全國前10名!濟南成為2020年國家營商環境評價“招標投標”指標全國標桿
摘要:深入推進“互聯網+”招投采購,實現招標不見面、投標不進廳、評標無紙化的全流程電子化交易;推廣電子擔保應用,推進保證金業務由“線下”到“線上”模式的轉變,建立完善了多形式、代收退、及時退的投標擔保方式。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劉廣祥、記者高楊報道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在蘇州召開全國優化營商環境經驗交流現場會,會議公布了2020年國家營商環境評價各指標領域標桿城市名單,濟南市“招標投標”指標進入全國前10名,成為該領域營商環境全國標桿。
濟南市發展改革委作為全市招標投標指標的牽頭部門,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和省關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有關要求,圍繞推進電子化改革、綜合協同監管、精簡交易流程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全國領先的創新舉措,進一步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提升了交易主體滿意度。
精準發力、主動作為,服務保障企業復工復產。疫情期間堅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兩不誤”,率先開通重點項目公共資源交易綠色通道,采取“容缺辦、專人辦、限時辦”等方式,為重點項目交易提供優先保障、提前介入、全程跟蹤等“一站式”服務,及時保障了“小清河(濟南段)防洪綜合治理工程”等300余個重點項目開評標,助力了全市重點項目提速增效,相關舉措獲國家發展改革委專刊推廣。
靶向發力、精簡流程,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精簡優化交易流程,深化交易流程再造,實現了網上打印中標通知書“零跑腿”;一次性取消了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投標報名、招標公告(文件)審查等四項事前審核備案環節;為交易主體免費辦理數字證書,提供“線上辦理、免費包郵、快遞送達”等一站式服務,截至目前,已為6800余家企業免費辦理了數字證書,切實降低了企業交易成本。
持續發力、數字共享,深化招標投標領域電子化改革。深入推進“互聯網+”招投采購,實現招標不見面、投標不進廳、評標無紙化的全流程電子化交易;推廣電子擔保應用,推進保證金業務由“線下”到“線上”模式的轉變,建立完善了多形式、代收退、及時退的投標擔保方式。
協同發力、放管結合,創新事中事后協同監管。創新開展一標一評、標后評估和績效評估等工作,依托電子監督平臺,科學設立“E=K+Z+P”的績效評估數據模型,有效保障了招標投標規范性,開創了監管范圍廣、評估內容全、協同部門多的全新綜合性監管方式。該創新舉措被省發展改革委列為首批“深化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共享工作典型做法”并向全省推廣。
優化營商環境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濟南市招標投標領域將持續優化全流程電子化交易,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加大協同監管力度,以更好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為保障全市項目建設順利推進、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