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線上線下相結合 打出優化政務服務環境組合拳
摘要:做優“網上辦”。優化“蒙速辦”總門戶—內蒙古政務服務網,政務服務事項和“高頻剛需”便民服務事項“應上盡上”,努力提升網辦深度,全面實現“一網通辦”。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馮博、記者梁喜俊報道 為全面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內蒙古巴彥淖爾市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不斷創新政務服務理念,拓展政務服務渠道和方式,創新政務服務舉措,為企業和群眾提供全方位、多元化服務,以政務服務環境優化的“組合拳”,促進全市營商環境優化提升。
拓展服務渠道,強化服務供給
做優“網上辦”。優化“蒙速辦”總門戶—內蒙古政務服務網,政務服務事項和“高頻剛需”便民服務事項“應上盡上”,努力提升網辦深度,全面實現“一網通辦”。
做強“掌上辦”。持續優化“蒙速辦”APP,推出更多適合移動端辦理的政務服務事項、“高頻剛需”便民服務事項,打造管用好用、惠企利民的移動辦事平臺。
擴大“自助辦”。依托政務服務中心,設立24小時政務服務大廳,推出智能自助端通用業務管理系統,為綜合自助設備、部門自助設備、銀行等其他自助設備提供全市統一的標準化、智能化、集成化、可拓展的支撐能力。探索向生活圈、商業圈、辦公圈等人員密集區,銀行、郵局、電信運營商等門店場所,以及基層為民服務中心延伸,提供24小時服務。
延伸“窗口辦”。進一步推進各級政務服務中心智能化升級改造,實現各類政務服務事項“只進一扇門”、審批“一窗式”、“最多跑一次”。依托24小時政務服務大廳及其自助設備,安排值班人員,提供全天候人工+自助“隨時辦”服務。
探索“熱線辦”。充分發揮12345政府服務熱線覆蓋面廣、影響力大的特點,推出統一12345政府服務熱線,提供標準統一、接訴即辦的服務,讓群眾“居家可辦”。
優化服務流程,提升服務效率
推行“就近辦”。聚焦高頻便民事項,推進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事項標準化,統一事項名稱、申請材料、辦理流程、辦理時限和申請表單。推廣鄉鎮(街道)、村(社區)等基層代收代辦模式,開展基層政務服務能力提升行動,推進政務服務事項下沉辦理,把基層代收代辦點打造成綜合受理中心、群眾身邊的政務大廳,同時,主動將政務服務“陣地前移”,審批人員深入工業園區等地提供上門辦理,逐步實現“就近能辦、跨省通辦、全區通辦”。
深化“綜合辦”。深入推進綜合窗口改革,在政務服務中心全面推行“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服務模式,變企業群眾辦事“一事跑多窗”為“一窗辦多事”,有效解決窗口忙閑不均、群眾排長隊、辦事來回跑等問題。
集成“套餐辦”。以辦成“一件事”為標準,線上依托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線下將所有涉及“一件事”的部門全部“物理集中”,實現“一站式”辦理,推動事項關聯、表單整合、系統對接和流程再造,強化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實現關聯審批服務統一申報、綜合受理、并聯審批、內部流轉、統一反饋。
推廣“智慧辦”。加強政務數據資源共享,對審查標準可量化、數據可獲取的服務事項,推行自動預判申報資格,自動調取表單信息,自動帶出電子材料,做到智能收件、智能審批,實現“零填報、秒申辦”“機器審、秒辦理”。
推行“承諾辦”。推廣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除法律法規有明確規定或涉及國家安全、生態環境保護和直接關系公民人身、重大財產安全的事項外,各部門辦理服務事項時,在辦事人簽訂統一規范的《證明事項告知承諾書》后,不得再索要有關證明。
開展“容缺辦”。對具備基本條件、主要申報材料齊全且符合法定條件,次要條件有欠缺的服務事項,實行容缺辦理,辦事人只需簽訂容缺承諾書,在承諾時間內補齊相應材料即可。
創新服務舉措,強化服務支撐
開展“委托辦”。鼓勵各部門通過委托、授權等方式,依法依規將部分事項委托其他部門收件轉辦或受理辦理。各級政務服務中心建立代辦幫辦機制,通過委托窗口人員或購買服務等方式,提供代辦幫辦服務。
完善“互動辦”。依托“互聯網+政務服務”,完善政務服務網智能客服功能,建設電話機器人,配合人工智能“小佑本地通”,推行“智能+人工”模式,建立24小時服務機制。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技術,提供事前咨詢、預約協調、督辦評價、事后回訪等服務。
推行“預約辦”。各級政務服務中心均對外發布通告,公布窗口工作人員咨詢、預約電話,通過電話預約、網上預約、微信預約等方式,與群眾協商辦事時間,減少辦事群眾在實體大廳等候時間,做到隨叫隨到、來即能辦,辦了就走,同時,群眾還可在工作日時間預約周六、日服務。
責任編輯: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