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社會 正文

金華開發區:深化“網格+”經驗,拓展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2021-05-31 18:09 中國發展網
金華開發區

摘要:網格醫生進社區的一大特點是精準化,他們為社區高齡、殘疾、空巢老人等開展結對醫療服務,為轄區退役傷殘軍人、離休老干部老黨員、特困家庭老弱病殘人員開設了醫療綠色通道。同時,網格醫生們還協同社區家庭醫生開展慢病醫療服務,建立完善網格居民健康檔案。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徐健勇、記者沈貞海

網格化的一大優勢是共建共治共享。目前,金華開發區已經搭建了“一屏聯全域,一網治全城”的網格化社會治理新平臺。在疫情防控和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中,金華開發區通過“網格+警格”“網格+醫生”等模式,調動社會各界力量參與其中,成效顯著。

網格聯勤警務站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金華開發區網格工作正由空間網格化、信息網格化向服務網格化融合升級。相比以往“有難找警察 生病找醫生”的觀念,金華開發區依靠網格、轉變觀念、主動作為,由民警和醫生主動靠攏群眾,積極開展服務,進一步深化“網格+”經驗,讓網格真正惠及群眾。

網格內聯勤聯動聯處,搭建一站式治安護民網

走在金華開發區江南街道亞峰路上,一塊寫有“網格聯勤”四個大字的藍色門牌特別醒目,這里是金華開發區第一家網格聯勤警務站。

亞峰路是著名的“酒吧一條街”“美食一條街”,一直以來治安情況復雜、矛盾多發。面對這一城區治安的“咽喉”部位,金華開發區“以聯聚力”,聯合屬地公安、綜合行政執法、市場監管、社區網格員在亞峰路建立了網格聯勤警務站,構建“聯勤、聯動、聯處”的平安治理共同體。

在網格聯勤警務站里,涉及公安、綜合行政執法、市場監管等職能部門的業務一窗受理、分類代辦,免去了附近群眾多頭跑、跑遠路等問題,民生小事一出家門就能辦理。

此外,網格聯勤警務站視頻巡邏、街面巡邏有機結合,除了在二樓實時查看視頻監控,由民警、綜合行政執法隊員、市場監管人員、社區網格員、酒吧老板等組成的網格聯勤警務站螢火蟲巡邏隊每晚還要進酒吧嚴查消防安全、未成年人進酒吧等情況。駐該網格聯勤警務站的金龍灣社區網格民警夏樂群說:“警務站設立后,未成年人進酒吧的事件少了,酒吧噪音擾民的投訴也少了,借著酒勁鬧事的人也少了。”

“破小案、辦小事、解小憂、幫小忙、惠小利”,網格聯勤警務站旨在從小處入手,將矛盾化解在萌芽處。居民第一時間報警,警務就近接警出警,其他單位聯動第一時間解決處理矛盾糾紛。

目前,該聯勤警務站還建立了“專業+志愿”金龍灣人民調解室,有效化解鄰里糾紛、家庭糾紛、勞資糾紛、交通事故糾紛等各類矛盾糾紛。“三月的時候,有兩戶居民因為漏水問題找到我們。網格民警聯合社區網格員上門查看具體情況,總共調解了兩次,總算讓雙方握手言和了。”金龍灣社區黨委書記詹金娥向記者展示著一張張調解糾紛的現場照片。

李秀英和陳素青是金龍灣社區的微網格長,記者采訪時,兩人正在網格聯勤警務站值班,在網格聯勤警務站里,像李秀英、陳素青這樣的志愿者有上百名。“我們除了接待群眾來訪,做好記錄,還會到路面做防詐宣傳。”前不久,兩人遇到一位80多歲的迷路老人,她們將老人接到警務站后,由網格民警幫忙將老人送回了家,老人的家人十分感謝。

多元化化解矛盾、全時空守護平安、零距離服務群眾,網格聯勤警務站的設立是金華開發區深化扁平化治理的一個標志,在治理理念上從各自為政的“碎片化治理”轉化到以民眾需求為導向的“整體性治理”,實現了“扁平式零縫隙服務型治理”現代模式。

“基層一線情況復雜,治安需求大,服務需求也大。設立網格聯情警務站,各個部門和社區網格協同,發揮了人民群眾的力量,形成了一個小而精的作戰單元。”夏樂群在基層從警已有17年,他表示,網格聯勤警務站是對“警格+網格”的進一步深化,直接將治安和服務做到居民家門口,讓居民不用跑遠路。

網格醫生深入社區,搭建常態化健康惠民網

“網格醫生進社區 健康服務送家門”,5月26日,金華某醫院的老年醫學科、骨科醫生再次組隊來到金華開發區三江街道東萊社區開展醫療健康服務。

據了解,3月以來,東萊社區不斷豐富“網格+”實踐,突出“醫在東萊”理念,和社區第一網格內的某醫院一同組織網格醫生走進社區,將醫療服務窗口前移到居民身邊,增強居民健康保障和社區群眾健康生活獲得感。

網格醫生進社區的一大特點是精準化,他們為社區高齡、殘疾、空巢老人等開展結對醫療服務,為轄區退役傷殘軍人、離休老干部老黨員、特困家庭老弱病殘人員開設了醫療綠色通道。同時,網格醫生們還協同社區家庭醫生開展慢病醫療服務,建立完善網格居民健康檔案。

“這些網格醫生的聯系方式對居民是公開的,居民有事可以隨時聯系醫生。”東萊社區黨委書記曹彩霞介紹,除了線下入網,網格醫生還加入了社區網格群,定期推送健康醫療知識,在線解答有關健康疑問,提供線上醫療服務。

網格醫生平時下網格時也會收集社情民意,并定期向社區網格長報告,每月至少一次參加社區網格工作會議,了解社區工作情況、居民需求。

“我們社區有七八百位老人,老人們反映去醫院看病流程繁瑣,自己又行動不便,想請醫生上門。”東萊社區黨委書記曹彩霞說,網格醫生進社區極大地方便了老人。“在東萊社區,一提起網格日,居民就知道是網格醫生上門服務的日子,大家就提前在家準備好要咨詢的問題了。”東萊社區盛世綠源小區67歲居民王玲說。

從醫快20年的老年醫學科主任周亮良對網格醫生進社區的活動十分熱心。“受群眾歡迎說明群眾確實有這方面的需求,我們的方向是對的。醫者仁心,只要真誠地服務居民,居民也會真誠地對待你。”周亮良說,有一次他為居民義診,恰巧遇上下雨天,居民堅持要送他回醫院,這讓他十分感動。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