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市凝聚鄉賢能人力量助力鄉村振興
摘要:活動以鄉鎮為主、部門參與、村“尖刀班”負責原則,全面開展凝聚鄉賢能人助力鄉村振興“七個一”活動,即開展一次調查摸底、搭建一個溝通平臺、建設一個鄉賢能人館、開展一系列對接活動、辦好一批民生實事、實施一批發展項目、建立一套協作機制。
中國發展網 6月22日,記者從湖北省恩施市鄉村振興局獲悉,日前,湖北省恩施市決定在全市開展凝聚鄉賢能人力量助力鄉村振興活動,全面凝聚鄉賢能人力量,助力鄉村振興。
據記者了解,為深入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全面發揮鄉賢能人資源優勢,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各項工作,湖北省恩施市著力發揮鄉賢能人在產業發展、社會治理、鄉風文明、公益事業等方面的作用,加快推進鄉村振興,助力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在全市搭建平臺,建好鄉村振興“人才庫”,通過“人才”引領,帶動、促進當地鄉村振興工作,營造良好的人才聚集效應。恩施市著力以把共謀共建共治共享美麗鄉村,著力把鄉賢能人資源打造成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招商引資的重要平臺、集聚正能量的重要渠道、強化鄉村治理的重要力量。
活動以鄉鎮為主、部門參與、村“尖刀班”負責原則,全面開展凝聚鄉賢能人助力鄉村振興“七個一”活動,即開展一次調查摸底、搭建一個溝通平臺、建設一個鄉賢能人館、開展一系列對接活動、辦好一批民生實事、實施一批發展項目、建立一套協作機制。
調查摸排以村(社區)為單位,主要從機關事業單位干部類、創業能人類、專業骨干類、后起新秀類、鄉風文明引領類、其他類等六個方面,對各類鄉賢能人開展一次全覆蓋摸排走訪,采集相關信息,在村級建立鄉賢能人信息庫。各村(社區)結合實際,以不增加基層負擔為原則,整合完善現有微信群、QQ群等,搭建鄉賢與鄉賢之間、鄉賢與村(社區)之間的常態化交流溝通平臺,公開村級事務、宣傳國家政策、匯報發展成就、收集意見建議。
利用建黨100周年慶祝活動契機,以座談交流、上門拜訪、“一封信”、倡議書等方式,圍繞鄉村規劃、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產銷對接等群眾最關心、最關注的話題開展一次交流對接,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征求發展建議,并根據實際需求聘請一批鄉賢能人為鄉村振興智囊團成員。此后,利用春節、中秋、“7.1”、國慶等重要節慶,常態化開展對接活動,做到鄉賢常聯絡、能人常聯誼、鄉音常連線,匯聚攻堅克難、推動發展最大力量。各村“尖刀班”建立完善鄉賢理事會,整合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文化活動室、會議室等鄉村現有公共設施資源,在信息庫中分類擇優選取一批鄉賢能人,將其基本情況(含照片)、先進事跡、發展成就等張榜上墻,建設各具特色的鄉賢能人館,打造以鄉愁鄉土鄉情為紐帶的鄉賢能人工作窗口,充分展示鄉賢文化,強化榜樣引領作用,營造“傳幫帶、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
恩施市各級各部門、各村“尖刀班”以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為載體,動員鄉賢能人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回鄉回村領辦民生實事,市工商聯要充分動員各市場主體負責人、管理人員等積極支持并參與領辦民生實事。圍繞州委有關“大項目、大交通、大產業、大旅游”的發展要求,以鄉村建設行動為載體,做好村級發展需求與鄉賢能人資源的結合文章,謀劃一批扶持政策優、帶動能力強的產業發展項目,推動一批公益慈善、公共服務項目,提升一批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實行項目秘書制度,為鄉賢能人回鄉投資興業創造最佳環境。確定實施的項目要迅速落地,確保早日見效。
該市要求,各鄉(鎮、街道)、恩施大峽谷風景區管理處,各村(社區)要創新工作方式,建立健全鄉賢能人常態化服務機制,每月跟蹤一次民生事項、發展項目進度,每半年開展一次鄉賢能人交流活動。建立常態化宣傳激勵機制,要從用地保障、項目審批、政策傾斜等方面,給予鄉賢能人在本地投資創業最大支持。每年度要組織開展一次評先評優活動,以鄉鎮黨委、政府的名義為作出突出貢獻的鄉賢能人授予榮譽,特別優秀的推薦到上一級黨委政府予以表彰。對鄉賢能人建設家鄉的典型事例、突出事跡要進行大力宣傳報道,全面激發在外鄉賢能人榮歸故里、報答桑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李建民 廖亮 謝順)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