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武都:奮力續寫新時代“春天的故事”
摘要:武都區地處陜甘川交界地,長江經濟帶上游,素有“秦隴鎖鑰”“巴蜀咽喉”之稱,獨特的地理區位優勢,為這座城市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圍繞改革創新,發揮區位優勢,成為全力推進現代化開放格局建設的有效途徑。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王小虎 記者王斌報道 春去春回,歲月如梭。遍地開花的項目建設,優質的營商環境,亮點紛呈的招商引資政策見證著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勇立潮頭、破冰開局的壯麗史詩。
武都區地處陜甘川交界地,長江經濟帶上游,素有“秦隴鎖鑰”“巴蜀咽喉”之稱,獨特的地理區位優勢,為這座城市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圍繞改革創新,發揮區位優勢,成為全力推進現代化開放格局建設的有效途徑。
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建成了涉企優惠政策精準推送和“不來即享”系統,市場主體總量達到4.34萬戶。黨政機構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等任務全面完成,經濟和生態文明、民主法治、社會事業等領域改革縱深推進。招商引資成效明顯,康大肉兔、青隴啤酒等項目落地建成。成功舉辦2020全球減貧伙伴研討會和“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等節會。這一系列的成就,見證著武都對外開放向更高水平邁進。
過去五年,是武都區持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發展活力競相迸發的五年。“十三五”末,武都區完成生產總值137.27億元,年均增長6.22%;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經濟發展呈現質量效益同步提升的良好態勢,為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奠定了堅實基礎。武都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就的背后,關鍵在于牢牢抓住了深化改革開放這個根和魂。
中國共產黨隴南市武都區第十七次代表大會報告中把“實施改革開放深化工程,全面激發經濟發展活力”列為八大重點任務之一。昂首邁向“十四五”新征程的武都,將繼續高舉改革開放偉大旗幟,堅定不移深化改革,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良好環境,奮力續寫更多新時代“春天的故事”。
加快重點領域改革。堅持把深化改革作為推動發展的根本動力,深入推進創造型、引領型、集成型改革,加快破除體制機制障礙。主動承接上級改革任務,統籌推進財稅金融、國資國企、農業農村、社會事業、民主法治等領域改革,高質量推出一批原創性自主改革案例,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武都模式”。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組建政府融資平臺,著力破解資金短缺難題。健全完善非法融資聯合處置機制,持續優化金融生態環境。
全面提升開放水平。堅持“深耕南向”,加快融入西部陸海貿易新通道、成渝雙城經濟圈、長江經濟帶,力爭在基礎設施、產業協作、區域發展等領域取得新突破,努力把武都打造成聯結甘陜川三省、貫通西南西北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和甘肅向南開放的橋頭堡。深化中央定點幫扶、東西協作和浙江金華“三幫三強”工作,推動在產業、人才、勞務、消費等方面的合作走深走實。加快與周邊城市交流合作,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便利流通,助力武都城市建設和產業發展。
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融入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手段,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嚴格落實省委“六個堅持”“六個不要”要求,積極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全面落實惠企政策,一企一策破解發展難題,使武都區成為環節少、效率高、服務優的投資高地和成本洼地,最大限度激發各類市場主體創業創新創造活力。
武都區將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把改革創新、要素保障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動力源泉。加快推進財稅金融、國資國企、農業農村、社會事業等領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進“數字政府”建設,積極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努力營造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加大與中國文聯、西海岸新區、浙江金華市婺城區對接力度,推動定點幫扶、協作幫扶走深走實。加快實施向南開放戰略,積極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長江經濟帶建設,主動融入西部陸海貿易新通道、成渝雙城經濟圈、長江經濟帶,力爭在交通互通、文旅共建、資源共享、品牌共創、市場共融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藍圖繪就,惟有奮斗;揚帆破浪,正當其時。武都區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凝心聚力、真抓實干,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美麗幸福新武都、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而不懈奮斗!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