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社會 正文

方樹功:老人心靈呵護三不原則“不分析、不評判、不下定義”

2022-02-18 16:52 中國發展網
臨終關懷 呵護 精神陪伴 老齡化

摘要:方樹功提出,心靈呵護“三不”原則,每個生命都是需要被尊重,每個生命都是需要被看到,每個生命都是需要被呵護。如何呵護這些生命呢?不分析、不評判、不下定義,就是愛與陪伴。老人心靈呵護是為老人提供不以療愈為目的的精神慰藉。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楊虹報道  日前,由老齡社會30人論壇、盤古智庫老齡社會研究中心、北京十方緣公益基金會聯合主辦的第47期專題研討會在京召開。本次老齡社會30人論壇專題研討會邀請老人心靈呵護方法論分享者、北京十方緣公益基金會秘書長、中國生命關懷協會常務理事方樹功主講“老人心靈呵護的理論、方法與實踐”。方樹功提出,心靈呵護“三不”原則,每個生命都是需要被尊重,每個生命都是需要被看到,每個生命都是需要被呵護。如何呵護這些生命呢?不分析、不評判、不下定義,就是愛與陪伴。老人心靈呵護是為老人提供不以療愈為目的的精神慰藉。臨終老人心靈呵護是指,為臨終老人提供不以療愈為目的的精神慰藉,用愛與陪伴為生命服務,讓每個生命感受到生命是一種定義的存在,超越孤獨、憤怒、焦慮和對死亡的恐懼。

近年來,我國老年群體抑郁癥焦慮癥等各類心理障礙患病率逐年攀升。目前社會各方對于老齡化加速所做的心理建設不足,不僅一些老年人沒準備好迎接老年生活、適應新的養老方式,家屬也同樣如此。事實上,老年人除了需要生活護理、姑息治療和社會系統支持外,還需要心理的慰藉和心靈的呵護,如何在做好基礎照料的前提下給予老年人更好的精神慰藉,當前老年人心靈呵護的理論與方法又有哪些新的突破與嘗試,值得進一步探索與思考。

方樹功表示,重癥臨終老人有四方面的需求:醫療護理、生活護理、社會支持和心靈呵護。醫療方面,主要有國家醫療系統來做;生活護理方面有家政公司、子女和養老機構來做;社會支持有系統民政系統來做;心靈呵護現在是個空白點。重癥臨終老人精神方面主要分成三類:第一類老人覺得自己要走向死亡,他不怕死亡,他怕的是孤獨,一個人走向死亡怕的是孤獨。第二類老人對死亡以前只是書面上的認知,真到死亡的時候對死亡充滿無限恐懼。第三類老人是思路特別清晰,臨終前也是大腦前非常清晰,他一直在想死亡是什么,我如何去超越死亡。

面對這三種不同老人,有三種不同方式和方法。

關于第一類老人,這類老人他覺得面對死亡很孤獨,這時候他需要一個人陪伴著他,讓他感受到有一個生命在他身邊,這時候我們最核的方法是什么呢?你要陪老人散步,對他不分析、不評價、不下定義,全然接納他。

關于第二類老人,他對死亡充滿無限恐懼,這時候千萬不要用道理教育他,最關鍵的是我們首先要放下恐懼,要放松,這時候“三不”原則反向用到我們自己的身上。我們對自己的情緒不分析、不評判、不下定義,全然接納,你平靜下來老人就有平靜的可能類。

關于第三類老人,這些老人在思考如何超越對死亡的認知,這時候我們要做的是你陪伴他的思想,去協助他超越自己思想的認知。我們把這種方法叫做生命喚醒生命,前面兩種方法叫做生命陪伴生命、生活影響生命。

方樹功把心靈呵護根據三種不同需求總結了三種不同方式:

第一種,生命陪伴生命,用我們的身體去陪伴他。

第二種,生命影響生命,用我們自己的寧靜祥和狀態去同頻共振,給老人放松的可能性。

第三種,生命喚醒生命,我們不再執著于自己的老人心靈呵護的技術、方法和心法,而是共同構建寧靜祥和無念的氛圍,和老人一起去探索他認知的邊界。

責任編輯:楊虹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