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社會 正文

伊川縣:創新“一網雙聯多元”治理體系助力鄉村高質量發展

2022-07-01 17:37 中國發展網 葛高遠、張霞
鄉村振興 鄉村治理

摘要:“一網雙聯多元”鄉村治理體系,擴大了基層民主,夯實了村民自治,連通了黨心民心,保持了農村長治久安。

中國發展網訊 走進伊川縣呂店鎮符村,一條條寬闊整潔的硬化道路通到了農戶家門口,道路兩旁種滿了各色花草,以前臟亂差的村子變得美觀大方,美麗和諧的鄉村氣息撲面而來。

對符村的變化,村里的退休教師姚慰欣深有體會:“自從推行‘一網雙聯多元’鄉村治理新模式后,各家各戶參與鄉村治理的熱情高漲,為了讓后代子孫過得更好,把村子建設得更好,大家都把公家事當作自家事來做,即使沒有村干部安排,群眾看到公共場所有垃圾也會自覺清理。”

該縣創新構建“一網雙聯多元”融合共治的鄉村治理體系,“一網”就是農村黨建網格;“雙聯”就是干部聯戶、黨員聯戶,“多元”就是農村各類組織(村民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五老”矛調會、鄉賢參事會)共同參與治理,打造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善治鄉村,通過“支部—網格—黨員(網格員)—群眾+自治組織”這“一根針”,串起鄉村治理“千條線”。規范設置網格單元,以自然村、村民小組或街巷為單位,將每一個行政村劃分為若干個黨建網格,并依據村民集中度和聯絡習慣,繪制“民情地圖”,搭建“村黨組織—黨小組—黨員聯系戶”網格化組織體系。明確黨小組長、村民組長或黨員街長擔任網格長,黨員及黨員家屬、入黨積極分子、優秀群眾、熱心人士擔任網格員,圍繞政策宣傳、收集民意、排查矛盾、化解糾紛等方面,深入做好群眾工作。在黨建網格內,村“兩委”干部主要聯系邊緣戶、脫貧戶、鄉賢戶、信訪戶,每名網格員聯系10戶左右,確保每戶村民都有1名黨員聯系,黨員較少的村,動員優秀群眾、入黨積極分子等參與聯戶,為動員、宣傳、凝聚、服務群眾奠定了堅實組織基礎。

鄉村是一個“熟人社會”,友善、誠信、互助、和睦、公道、安康,是群眾樂于接受、愿意遵守和易于傳承的價值信條。符村的網格員盧新治說:“在今年的疫情防控中,我對聯系戶情況一清二楚,村民也很配合,馬上就能在微信群里上報返鄉人員情況,幫助村委做好疫情防控。”

“有了網格員,我們落實上級政策更快了,工作效率更高了,村子發展更好了。”符村支部書記馮學偉對伊川縣推行“一網雙聯多元”鄉村治理體系帶來的好處如數家珍。過去,村里的各項工作只靠村“兩委”干部去落實,人手較少,精力有限,疲于應付,現在把網格員積極性都調動起來,網格長(村民小組長)一“吹哨”,網格員就迅速“報到”,各種數據統計、夏季防溺水宣傳、防電信詐騙宣傳、平安建設等工作都能落地落細,各村黨支部可以騰出更多精力謀劃實施村莊建設、產業發展等重點工作,帶領群眾開創幸福新生活。

“能馬上解決的,干部當場作出回應,一件件、一樁樁開出解題良方;不能馬上解決的,及時召開支部會議集體研究解決。”南衙村支部書記張燦衛說。

“一網雙聯多元”鄉村治理體系,擴大了基層民主,夯實了村民自治,連通了黨心民心,保持了農村長治久安。白沙鎮范村支部書記曹玉森深有感觸地說,“支部有威信,人心攏起來,網格員干起來動力滿滿,群眾參與村里事務的積極性充分激發,綱舉目張,運轉高效,小事在網格內就解決了。”

通過構建“支部—網格—黨員(網格員)—群眾+自治組織”的“一網雙聯多元”組織架構和6項全鏈條運轉機制保障,既彰顯了黨支部在農村各類組織和各項工作中的領導核心地位,又保障了群眾參與村莊各項事務的權益,黨組織的引領作用不斷增強,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日益突出,自治組織的職能作用得到充分發揮,群眾的滿意度逐步提升,實現了共建共治共享,走出了具有鮮明時代特征、伊川特色的鄉村善治之路(葛高遠、張霞)

責任編輯:蔡若愚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