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藝術盛會 游亮麗北疆 品內蒙古味道
摘要:連日來,呼和浩特大街小巷的餐飲店,每天都生意紅火,客流量居高不下,用餐高峰時段,更是排起了長龍,顧客一波還未走,又來一波。
中國發展網訊 7月8日晚,伴隨著鏗鏘激揚的鼓樂,聆聽著世界馬頭琴大師齊·寶力高悠長深遠的演奏,第二十屆中國·內蒙古草原文化節開幕式暨“青山綠水踏歌行”主題音樂會大幕拉開。
鄂爾多斯花海造型
九區黃河
從2004到2023,近二十年間,北疆大地,一個節日,以文化之名,成為全民性的藝術盛會,成為人民的節日,滿足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打造“北疆文化”品牌,成為建設文化強區的有力推手,更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生動實踐。20個年頭,已發展成為我們這座城市的文化盛宴。
30天、6大板塊、28項活動。本屆文化節期間,群眾文化活動多姿多彩,陣容強大,引進中國歌舞劇院等多個國家直屬院團的經典劇目、保留劇目。“我們匯集了歌劇《白毛女》、交響樂《中外名曲音樂會》、昆曲《牡丹亭》、豫劇《程嬰救孤》、舞劇《青衣》、京劇《穆桂英掛帥》、話劇《瞎畫藝術家》等。”期間,內蒙古原創舞劇《騎兵》、舞蹈劇場《如見》、話劇《玉龍街9號》等優質文藝作品也將登上舞臺,一展風采。
“非常開心來到呼和浩特參加第二十屆中國·內蒙古草原文化節,希望在呼和浩特這幾天享受這里的好美景、好美食、好人文。”7月8日,第二十屆中國·內蒙古草原文化節開幕當天,五洲唱響樂團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來自浙江傳媒學院音樂劇《人民楷模都貴瑪》總導演陳物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是他第二次帶著所導演劇目參加草原文化節,內蒙古氣候宜人,還有美食美景,我將把內蒙古文化帶回浙江,把內蒙古的動人故事講給我的學生們聽。
以節為媒、文化搭臺、消費唱戲,激發了消費新熱點、激活了服務業發展新動能。八方游客到內蒙古觀看盛會之余,為草原文化經濟拉高了人氣,也讓市井煙火氣持續升騰、刺激了消費。
“這些小物件都很有創意,我買了一些,準備回去送親朋好友。”在呼和浩特玉泉區塞上老街,來自山西的游客宋曉英收獲滿滿。
貴州的游客王敏告訴記者:“早聽說呼和浩特是一座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這次來找呼和浩特的朋友玩,不僅看了草原文化節開幕盛會,還買了文創產品,嘗了特色美食,真是不虛此行。”
像宋曉英、王敏這樣的外地游客還有很多,開幕式過后,還有很多的群眾文化活動場場精彩。
近年來,內蒙古重視發展節慶文化,讓節慶旅游大放光彩,彰顯地域文化魅力和特色,如惱包村的元宵節、草原那達慕、大黑河音樂節、莫尼山非遺小鎮廟會等,將節慶旅游打造成當地文化旅游IP,口碑效應和經濟效益均表現不俗。
“7月8日,內蒙古自治區文旅廳公布首都后花園·康養度假休閑之旅京蒙、醉美草原·大興安嶺自駕之旅、紅色興安盟、水韻阿爾山森林之旅等10條精品旅游線路,此外,發布內蒙古博物院、老牛灣黃河大峽谷、鄂爾多斯響沙灣、赤峰阿斯哈圖石林、呼倫貝爾大草原莫爾格勒河、阿拉善巴丹吉林沙漠等100個適合夏季游玩的網紅打卡地,讓游客暢游亮麗內蒙古,感受美麗的自然風光,享受美好幸福的旅程。”
在即將到來的7月23日,第33屆內蒙古旅游節那達慕開幕式在錫林浩特市舉辦。期間,呼和浩特市將舉辦生態腦包音樂節、大黑河音樂節、莫尼山音樂節等多場音樂會音樂節,包頭市將舉辦城市音樂節暨第38屆鹿城文化藝術節等。內蒙古各盟市結合“相約草原·遇見那達慕”主題活動,充分發揮“音樂”帶動地方文旅消費作用,策劃推出露營節、音樂節、燈光秀等體驗類文旅活動50余場,讓街邊音樂會、景區音樂節、營地音樂派對等音樂現場成為內蒙古夜生活新看點、新潮流。
步入2023年,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走向深入,市場對文旅的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文化旅游業呈現出品質化、內涵化、多元化、創意化的發展趨勢。
隨著市場需求的進一步釋放,今年上半年,內蒙古文旅市場大幅升溫,全區接待國內游客9185.41萬人次,是2022年的2.55倍,是2019年的1.39倍;全區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185.06億元,是2022年的3倍,是2019年的1.33倍,旅游人數和收入均創歷史新高。
連日來,呼和浩特大街小巷的餐飲店,每天都生意紅火,客流量居高不下,用餐高峰時段,更是排起了長龍,顧客一波還未走,又來一波。
在呼和浩特市多個商業街、大型商超內,更是人頭攢動,各種小吃攤、特色門店前,游客掃碼支付聲不斷,店主制作美食忙個不停。尤其是塞上老街內,各大中小攤位,為游客提供冷飲、甜品、小吃等商品。文化節開幕以來,個個賺得盆滿缽滿,“平均一天能賣出約200杯飲料。”一家飲品店服務員告訴記者。(唐北 梁喜俊)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