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屈家嶺:聚焦急難愁盼 實現有呼必應 推動營商環境“優無止境”
摘要:新發展形勢下,營商環境是影響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和速度的關鍵因素,區域競爭拼的也是營商軟環境。如何改革創新、務實發力,深入推進市場監管領域營商環境提檔升級,為荊門“轉型升級、跨越發展”凝聚力量,是屈家嶺市場監管人常思常想的問題。
近年來,湖北省荊門市屈家嶺市場監管局認真踐行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監管與服務并重,用好“硬核服務+柔性監管”,持續提升營商環境軟實力,努力交好高質量發展新答卷。
提升服務能級,打造“零障礙、低成本、高效率”便捷服務通道;推行柔性執法,探索包容審慎監管新舉措;科學應對職業打假人,護航企業行穩致遠……服務和監管從來不是左右手的關系,而是互相融合、你中有我。且看湖北省荊門市屈家嶺市場監管局寓監管于服務之中、在服務中強化監管,切實解決企業最關心、最直接、最迫切的問題,讓各類經營主體活力競相迸發。
硬核服務 推動營商環境“優無止境”
提供硬核服務,就是要站在群眾前面,聚焦急難愁盼,實現有呼必應。湖北省荊門市屈家嶺市場監管局以“簡、快、好”為導向,探索優化市場監管領域營商環境的“打開方式”,持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出一系列便民利企舉措。
“太幸運了!”2022年2月,在屈家嶺管理區政務服務中心,便利店經營者游先生領取《行業綜合許可證》后高興地說。這是屈家嶺管理區啟動“一業一證”綜合許可改革后頒發的首張證書,標志著該區營商環境再上新臺階。
“一業一證”,簡單來說就是一個行業一張許可證,通過優化審批流程和集中審批程序,將一個行業經營涉及的多個審批事項合并辦理。去年2月中旬,游先生在辦理營業執照后,屈家嶺市場監管局窗口工作人員以幫辦的形式在湖北政務網“一業一證”專區錄入相關資料,并提交相關部門進行后臺審核出證,最后由行政審批局錄入相關系統,頒發統一的《行業綜合許可證》。“一業一證”改革避免了重復提交材料,不用像以前那樣跑多個部門,減環節、減時限,極大地提升了辦事效能。目前,全區“一業一證”覆蓋面已拓展至食品店、眼鏡店、食堂、煙酒行和休閑農莊等29類辦事頻率較高的場所和行業。
此外,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扎實推動“非禁即入”有效落地,全面推進市場準營承諾即入制改革。企業開辦由原來的“210”標準升級到“1050”標準,即企業開辦涉及的多個事項一次申報,0.5個工作日內辦結,0費用。企業開辦便利度大幅提升,進一步激發了經營主體活力。近期,多項指標回升、數據回暖均透出全區經營主體的勃勃生機。
去年6月,某農產品加工企業生產的紅油豆角,在流通中被外地市場監管部門抽檢認定為不合格產品,但企業對抽樣產品的真實性存有疑議。屈家嶺市場監管局迅速展開核查,調取同批次產品的出廠檢驗報告、食品添加劑入庫單等,并對食品添加劑倉庫進行現場檢查,均未發現問題。另查明,在往期對該企業開展的國抽、省抽,以及近期湖北省市場監管局、荊門市市場監管局進行的飛行檢查調研中,亦未出現不合格產品。從日常監管情況看,該企業的抽檢情況也一貫良好。不僅如此,執法人員還發現對方提供的抽檢報告檢測項目結論,與企業的出廠檢驗報告存在明顯矛盾。經綜合分析,屈家嶺市場監管局認為外省在抽檢過程中可能存在樣品張冠李戴,遂決定不予立案。隨后,執法人員上門對企業進行指導,建議改進產品包裝,進一步提升產品的辨識度,受到企業認可。
“‘辦’的效率要提高、提高、再提高,還企業公道、維護企業形象,我們同樣義不容辭……”談及市場監管執法責任,屈家嶺市場監管局表示,正以實際行動積極踐行為民服務宗旨。
企業偶犯小錯 不再動輒得咎
在荊門,中小企業是穩定經濟基本盤的重要基礎,是推動創新的重要力量。作為市場監管部門,有責任、有義務為守法經營者撐腰,幫助經營主體輕裝前行。為此,屈家嶺市場監管局在努力為經營主體提供硬核服務的同時,在監管過程中講究柔性,積極探索包容審慎監管新舉措,建立完善容錯機制。
活用柔性監管,就是在監管中既“無事不擾”又“無處不在”,工作中兼顧執法的溫度與精度,對于偶犯小錯的企業,不再動輒得咎。2022年1月,有群眾反映某醫療器械生產企業非法生產、銷售未取得藥品生產許可證的假藥。接到舉報后,執法人員當即趕往企業進行現場核查,發現該企業生產的鼻舒冷敷凝膠醫療容器為玻璃材質,而企業備案的是塑料容器或鋁塑容器,存在生產經營與備案《產品技術要求》不符的醫療器械行為,遂依法立案調查。執法人員調查獲悉,玻璃容器原材料的采購價格高于鋁塑容器原材料,可見企業不存在主觀故意違法,而且企業在案件調查終結前已取得玻璃容器的備案許可。鑒于企業違法行為輕微并及時予以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后果,屈家嶺市場監管局決定不予行政處罰。不僅如此,在整個調查過程中,我們未采取任何行政強制措施,給予了企業更大的包容和支持。
今年3月,執法人員對某超市購進的香蕉、云南小黃姜等農產品進行監督抽檢,結果顯示香蕉農藥殘留項目(吡蟲啉)和云南小黃姜污染物項目(鉛)均超標,遂出具抽檢不合格通知書并立案調查。經現場核查,涉案超市共購進香蕉15公斤,按每公斤8元計,貨值120元,銷售利潤29.40元;共購進云南小黃姜10公斤,按每公斤9.5元計,貨值95元,其中銷售3.9公斤、報損6.1公斤,銷售利潤22.15元。另查明,當事人履行了進貨查驗等義務,能如實說明進貨來源,且有充分證據證明其不知道所采購農產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綜合分析研判,執法人員決定依法沒收其違法所得,不再給予罰款的行政處罰,向市場釋放了溫情與善意。
近年來,在運用好“雙隨機、一公開”等常規監管措施的基礎上,屈家嶺市場監管局進一步探索“只進一次門”與信用平臺相結合的柔性監管模式,以避免多頭重復執法,減少商家應對檢查的次數。一方面,監管過程中,相關執法部門可組成聯合執法隊伍,集中對商家實施“一次檢查、全面體檢”;另一方面,將信用等級評分與信用平臺掛鉤,平臺依據不同信用等級分數對商家進行分類,并據此生成差異化監管任務,從而更好地實現“守信者無事不擾,失信者嚴查嚴管”。概而言之,就是要以更為包容審慎的態度,為經營主體留足發展空間、提振發展信心。
喊話職業打假人:“企業不是唐僧肉!”
職業打假人,一個伴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懲罰性賠償制度而產生的群體,他們一般以索賠為目的購買商品,以投訴、舉報或訴訟等為手段,利用商家不愿惹麻煩、害怕挨處罰等心理,向商家施壓索取財物。更有打假人通過藏匿、夾帶等行為故意找碴刁難企業,讓原本對打擊假冒偽劣產品起到積極促進作用的職業打假備受質疑。
隨著屈家嶺本地企業快速發展壯大和招商引資跑出“加速度”,一些生產企業,尤其是食品加工企業頻繁遭遇職業打假人的惡意投訴舉報,大多針對不影響食品安全、不會對消費者造成誤導的標簽標識瑕疵索要不合理賠償。不僅造成行政資源的浪費,更給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帶來影響。對此,屈家嶺市場監管局態度明確,既要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要為經營主體的健康發展撐腰。該局局長李復興更喊話職業打假人:“企業不是唐僧肉!對惡意打假決不縱容……”
屈家嶺梅花鹿養殖產業遠近聞名,企業研制的人參鹿茸血酒市場反響良好。今年3月上旬,李某某等人在荊門地區多次購買該酒,然后以該酒添加有人參,但標簽未注明“孕婦及兒童不宜食用”等信息為由,多次向屈家嶺市場監管局發起投訴,索賠金額從數千元到數萬元不等,提交的相關材料呈現出團隊化、格式化特點。
接到投訴后,執法人員第一時間核查涉案產品的質量及涉案企業的營業執照、食品生產許可證信息,并調取涉案產品外包裝、配料進貨票據及購貨合同、產品檢驗報告等。最終,確認涉案產品不存在食品安全問題,也不會對消費者造成實質影響,遂依法作出不予立案的處理決定,并回復職業打假人。同時,對于企業在標簽、標識等方面存在的瑕疵,采用責令改正、行政指導等非處罰性執法手段進一步規范企業經營行為,指導企業完善產品生產流程。
“今年,我們被這個職業打假團伙盯上了,不堪其擾,感謝市場監管部門秉公執法,為企業撐腰鼓勁!”日前,屈家嶺市場監管局對李某某等人舉報屈家嶺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食品標簽問題作出的處理決定獲得法院支持,案件塵埃落定。得知判決結果后,企業負責人對執法人員連聲道謝。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以來,該局已處理各類職業打假投訴舉報240余件,較好地維護了市場經營秩序,進一步優化了營商軟環境。
新發展形勢下,營商環境是影響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和速度的關鍵因素,區域競爭拼的也是營商軟環境。如何改革創新、務實發力,深入推進市場監管領域營商環境提檔升級,為荊門“轉型升級、跨越發展”凝聚力量,是屈家嶺市場監管人常思常想的問題。
不管從哪一端發力,只有出真招、出實招,想盡一切辦法為企業紓困解難,才能持續優化營商軟環境,助力我市下半年實現“三個確保”(確保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于全省平均、確保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于上半年、確保主要經濟指標在全省爭先進位)。屈家嶺市場監管人,正奔走在奮力打造經營主體成長“沃土”的道路上。(廖亮 陳琳 陳旺)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