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肥西:暢通矛調“神經末梢” 繪就平安紫蓬“楓”景
摘要:日前,肥西縣紫蓬鎮以新時代“楓橋經驗”為引領,以平安創建為依托,通過“點單式”培訓、“聯動式”宣傳、“拉網式”排查、“多元化”調解、“常態化”回訪,在“楓橋經驗”紫蓬實踐上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之路,架起基層治理“溝通橋”。
中國發展網訊 王崗、記者張海帝報道 群眾“一站式服務”、糾紛“一攬子調處”、矛盾“全鏈條化解”……日前,肥西縣紫蓬鎮以新時代“楓橋經驗”為引領,以平安創建為依托,通過“點單式”培訓、“聯動式”宣傳、“拉網式”排查、“多元化”調解、“常態化”回訪,在“楓橋經驗”紫蓬實踐上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之路,架起基層治理“溝通橋”。
“點單式”培訓。為切實加強轄區人民調解員隊伍建設,努力提高人民調解員的綜合業務素質,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維護社會穩定的“第一道防線”作用,今年4月,紫蓬鎮調委會圍繞一季度平安肥西矛盾糾紛事件處置平臺運行情況通報中事件接單不及時、事件回訪不翔實等問題,組織鎮、村(社區)、警民聯調室專職調解員、調解骨干開展業務培訓。會上,紫蓬鎮相關負責人圍繞人民調解卷宗規范化制作、各類報表填寫等要求進行逐一講解。同時設置“互評互學”環節,參會人員對大家報來的調解卷宗進行現場“交叉評查、反饋磋商、觀摩學習”,實現“互查互評”找短板,“互學互促”提質效的良好效果。
“聯動式”宣傳。為進一步提高群眾對人民調解工作知曉率,充分發揮人民調解在基層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的作用,肥西縣紫蓬司法所聯合轄區普法辦、平安辦、文旅站等部門巧借廬劇在紫蓬鎮農興街道社區法治廣場專場演出,聯合開展主題為“踐行楓橋經驗護航法治紫蓬”宣傳活動,將調解知識與戲曲表演緊密結合。在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過程中,紫蓬鎮調委會還結合自身職能,積極向社會公眾宣傳講解各種矛盾糾紛調解的相關知識,確保群眾的矛盾糾紛訴求渠道暢通。做好群眾來電來訪和接待工作,有效預防和減少各類矛盾糾紛的發生。通過廣泛宣傳和發動學習,進一步提升了群眾知法、學法、懂法、用法、守法的意識,增強群眾對矛盾糾紛的預判和感知能力。
“拉網式”排查。為進一步提升轄區群眾滿意度,切實做好轄區社會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嚴防各類矛盾糾紛蔓延激化,紫蓬鎮組織各村(社區) 調解員對轄區內的矛盾糾紛進行拉網式排查,充分發揮鎮村(社區)“兩代表一委員”和“五老”人員作用,圍繞當前農村矛盾糾紛呈現出的新特點,采取換位思考、親友疏導等多種途徑推動矛盾糾紛化解。堅持以預防為主,“抓早抓小抓苗頭”,廣泛排查社會安全隱患,全方位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工作,準確掌握矛盾糾紛情況,切實將不穩定因素化解在基層、解決在當地、消除在萌芽狀態,筑牢基層維穩“第一道防線”。對排查出來的矛盾糾紛進行統一梳理登記,建立工作臺賬,力求做到矛盾糾紛早發現、早控制、早化解。
“多元式”化解。為強化人民調解職能,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大調解”體系建設,紫蓬鎮本著在“人民調解為基礎、行政調解為保證、司法調解為后盾、信訪調解為抓手”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多元調解的優勢,構建大調解工作格局。不斷推動人民調解和行政調解深度融合,將化解社會矛盾的端口前移,發揮專職人民調解員作用,成立“王崗調解工作室”,發揮“兩代表一委員”和“五老”人員調解優勢,成立“朱俊峰調解工作室”“余霞滿天調解工作室”。發揮機關干部分工聯系村作用,推動糾紛隱患化解在一線。落實包案制度,針對重點矛盾糾紛,由分工聯系村干部及班子成員協助糾紛人解決問題,有效化解各類糾紛積案。著重推行糾紛代辦機制,力爭“案結事了”。
“常態化”回訪。為提高人民調解質量,鞏固調解成果,真正做到“息事寧人”,4月中旬以來,紫蓬鎮調委會對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受理已辦結的人民調解案件進行“應訪盡訪”。回訪過程中,工作人員通過電話回訪和實地走訪當事人相結合的方式開展,通過回訪案件當事人、知情人、了解案件真實性、案件履行情況、當事人對調解員處理案件的滿意度等方面的內容,多角度傾聽和收集當事人對人民調解工作的意見及建議。針對所有調解成功的案件且已經履行完畢的矛盾糾紛案件,認真做好人民調解卷宗并及時歸檔。對有可能再次發生糾紛的案件進行及時疏導和化解,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介入”。引導群眾自覺守法、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切實維護社會的安全穩定。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