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社會 正文

甘肅禮縣:從秦源古韻到文旅新篇 探秘秦文化發祥地古今風華

2025-04-02 12:58 中國發展網
甘肅禮縣

摘要:從大堡子山遺址的青銅重器到智慧果園里的科技之光,從鹽官古鎮的騾馬集市到民生工程的暖心圖景,禮縣以文化為魂、以產業為基、以民生為本,蘭倉大地正譜寫著一曲古今交融的華彩樂章。

中國發展網訊 在甘肅隴南的群山之間,禮縣如同一顆鑲嵌在歷史長河中的明珠,承載著早期秦人“西垂”立國的厚重記憶,也躍動著新時代鄉村振興的蓬勃脈搏。這片深藏于西秦嶺腹地的土地,既是《詩經·秦風》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浪漫故土,也是《史記》所載“秦人東遷”的歷史起點。

三千年前,秦人從這里崛起,締造了中華文明的恢弘篇章;三千年后,這座西北小城正以文旅融合為筆,以鄉村振興為墨,書寫著新時代的發展答卷。從大堡子山遺址的青銅重器到智慧果園里的科技之光,從鹽官古鎮的騾馬集市到民生工程的暖心圖景,禮縣以文化為魂、以產業為基、以民生為本,蘭倉大地正譜寫著一曲古今交融的華彩樂章。

圖為大堡子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文旅破題 喚醒沉睡的秦源密碼

“秦皇祖邑·三國勝地”,大堡子山秦西垂陵園、祁山武侯祠等文化古跡星羅棋布,訴說著往昔的輝煌。近年來,禮縣緊緊抓住文旅融合發展的機遇,大力實施“旅游活縣”戰略,全力打造文旅康養勝地。

在空間布局上,禮縣明確了重點打造一區、三園、三線、五產業”的全域旅游發展格局 ,累計謀劃儲備重大文旅項目30余項。大堡子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祁山三國文化產業園、秦皇湖農文旅融合產業園等重大項目建設加速推進。其中,祁山三國文化產業園以“三國”文化為背景,圍繞諸葛亮“六出祁山”的史實打造,總投資13.86億元,占地1600畝。一期投資2.96億元,占地96畝,已于去年9月28日建成開園。自開園以來,這里熱度飆升,游客如織,旅游綜合收入創新高,已然成為禮縣全域旅游的新地標、鄉村振興的新引擎以及對外宣傳的新名片。

圖為禮縣三國文化產業園

為了讓文化資源“活”起來,禮縣積極探索“文旅+康養+農業”融合發展新模式,打造了紅河鎮小高村等5個文旅康養示范村,發展農家樂(農家客棧)15家、文旅商品開發企業6家。2024年,全縣累計接待游客966.9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55.5億元,較2023年分別凈增572.3萬人次、33.77億元,沉睡的歷史正轉化為發展的動能。

 農業筑基 古韻新風里的產業革新

站在永興鎮文家村的千畝智慧果園,土壤墑情監測站、水肥一體化系統構建起現代農業圖景。作為“禮縣蘋果”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的核心產區,這里通過“合作社+農戶+電商”模式,讓紅富士蘋果坐上冷鏈專列直供粵港澳大灣區。2024年全縣蘋果產量達58萬噸,產值達56.72億元,蘋果產區戶均果品收入41454元,人均果品收入9230元,曾經的“山貨”已成“金果”。

這種蛻變不止于蘋果產業。在洮坪鎮的高山中藥材基地,物聯網系統實時監測當歸、黃芪生長數據,與北京同仁堂共建的GAP種植標準,使藥材價格不斷提升;石橋鎮引進的現代設施農業產業園項目,為帶動圍邊農戶長期穩定增收提供新的致富之路。更富創意的是“農旅融合”探索——春賞蘋果花海、夏采生態果蔬、秋辦豐收市集、冬品傳統暖鍋的四季體驗,讓農田變景區、農房變民宿,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圖為禮縣草坪鄉中藥材種植基地

民生為本 千年文脈滋養幸福底色

傍晚的西漢水畔,74歲的王大爺在西漢水風情線的公園里打著太極,一旁有在秦篆書法文化墻前教孩子識字的家長和24孝故事碑前駐足觀看的小朋友,身后是跳廣場舞的年輕人,不遠處智慧健身步道的電子屏實時顯示運動數據。西漢水風情線將先秦文化和傳統文化融入景觀設計,用景觀設計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成為居民心中的“城市客廳”。這樣的改變隨處可見:鄉村戲臺既唱秦腔老調,也放數字電影;新建的禮縣中醫醫院,住院樓采用仿古屋檐設計。鹽官鎮屋面的小青瓦、屋面的檐口,墻面的灰磚配白水勾縫線條,及鴨蛋青墻面,都體現出濃厚的秦漢風格。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2024年,大型歷史秦腔劇《鑄鼎西垂》成功首演,這部劇以禮縣的秦文化為背景,通過精彩的劇情、精湛的表演,生動地展現了秦人的創業歷程與精神風貌,讓觀眾在欣賞藝術的同時,也深刻感受到了禮縣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群眾性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廣場舞大賽、民歌大賽、書畫展覽等活動輪番上演,滿足了不同群眾的文化需求,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杜芑U》《銓水大黃炮制工藝》《鹽官水泛丸制作技藝》成功申報省級非遺項目,秦文化博物館創建為“國家二級博物館”,這些都進一步提升了禮縣文化的影響力與知名度,讓更多的人了解禮縣、熱愛禮縣。

圖為大型秦腔歷史劇《鑄鼎西垂》

從大堡子山的青銅重器到西漢水畔的智慧農田,從鹽官古鎮的騾馬記憶到電商園區的鍵盤聲響,禮縣正完成一場跨越三千年的時空對話。這里沒有簡單復刻歷史遺跡的“仿古熱潮”,而是讓秦文化中“赳赳老秦,共赴國難”的開拓精神,與“包容萬象,革故鼎新”的智慧,在鄉村振興中煥發新生。當文旅流量轉化為經濟增量,當文化自信升華為民生幸福,禮縣這座秦源古城的故事,才剛剛翻開精彩的新篇。(黃園)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