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漢南長江大橋沉井施工獲重大進展:首階段接高完成,即將開啟下沉之旅
摘要:漢南長江大橋作為武漢第13座長江大橋,承載著打通區域交通脈絡的重任,是武漢都市圈環線高速公路不可或缺的關鍵一環。
中國發展網訊 4月5日,在武漢長江之上,一項備受矚目的超級工程——漢南長江大橋迎來關鍵節點。歷經60小時不間斷奮戰,由武漢城發集團所屬交投集團漢南橋公司投資建設、中交路橋建設有限公司承建的公路工程世界第一大沉井——漢南長江大橋南錨碇沉井,順利完成第四節混凝土澆筑,這一成果標志著沉井首階段接高圓滿收官,工程即將邁入下沉階段,為整座大橋的落成又夯實了一大步根基。
漢南長江大橋作為武漢第13座長江大橋,承載著打通區域交通脈絡的重任,是武漢都市圈環線高速公路不可或缺的關鍵一環。其橋型設計采用主跨1600米的雙塔單跨鋼箱梁懸索橋構造,不僅以宏偉身姿跨越長江天塹,更是憑借八車道的寬敞布局、湖北省最大跨徑雙主纜設計以及120公里的設計時速,有望成為拉動區域經濟騰飛的交通新動脈。
這座大橋的錨碇建設采用整體式沉井基礎,其規模令人驚嘆。平面尺寸達到76.4米×76.4米,若換算成常見的籃球場面積,足足有14個籃球場大小,總高度達43米。首節鋼殼8米高拔地而起,如堅實的奠基者,從第二節至第七節,每節標準高度4.5米穩步攀升,第八節再度回歸8米高度收尾,構建起沉井穩固的“身軀”。施工團隊采取分三次接高、三次下沉的精湛工藝,接高與下沉有序交替,步步為營推進工程。此次完成澆筑的第四節,共注入約7650立方米混凝土,體量相當于填滿多個標準游泳池,其澆筑難度超乎想象。
施工過程中,項目團隊遭遇重重挑戰。一方面,混凝土澆筑方量驚人,海量的混凝土供應、調配與澆筑如同一場大型戰役的物資調度;連續作業時間長達60小時,考驗著團隊的耐力與協同作戰能力。另一方面,巨大的作業面、復雜多變的安全風險以及春日里較大的環境溫度變化,都為施工增添了諸多不穩定因素。
但困難沒有阻擋前進的腳步,中交路建項目團隊展現出非凡的智慧與創造力。他們超前謀劃,自主研發河灘相沉積地質地基加固施工工藝,如同給軟土地基打入“強心針”,使其具備承載沉井龐然自重的能力;匠心獨運地創新打造懸臂模架體系,為高質量、高效率澆筑保駕護航,確保每一方混凝土都精準到位;還借助前沿科技力量,創新運用智能監控系統,24小時緊盯沉井姿態與受力狀態,如同給沉井配備了“智能保鏢”,全方位保障施工中沉井結構安全無虞、姿態平穩如一。
漢南長江大橋作為全線重點控制性工程,其意義早已超越交通基礎設施范疇。它從藍圖逐步變為現實的過程,是對國家戰略的堅實落地,以交通為先導,奏響區域協同發展樂章。大橋建成后,將全方位完善區域高速公路網體系架構,優化長江過江通道布局,如同一根緊密的紐帶,強力牽引武漢城市圈朝)著同城化方向加速邁進,為中部崛起注入澎湃動力,未來可期。(廖亮 孔德偉 黃珊)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