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社會 正文

“小板凳”上聽民聲,“大作為”里顯擔當 ——圖河鎮人大代表聯系群眾創新實踐

2025-04-10 17:07 中國發展網
圖河鎮

摘要:針對農村群眾居住分散、農忙時節難集中的特點,鎮人大將全鎮76名人大代表劃分為12個流動聯絡組,在村口大樹下、田間地頭設立“流動聯絡點”,利用清晨出工前、傍晚收工后的“黃金一小時”,把履職陣地延伸到群眾身邊。

中國發展網訊 靳惠敏 記者袁雪飛報道  夏日的傍晚,連云港市灌云縣圖河鎮七道溝村村口的老槐樹下格外熱鬧。幾張小板凳圍成一圈,鎮人大代表正和村民拉著家常:“村東頭路燈壞了兩盞”,“老人買藥咋辦哦”……一條條帶著泥土味的建議,被鎮人大代表仔細記在隨身攜帶的民情日記本上。這樣的場景,正是江蘇灌云縣圖河鎮人大創新代表聯系群眾機制的生動縮影。近年來,圖河鎮人大打破傳統接待模式,將“聯絡站”搬到田間地頭、村口院落,用“小板凳議事會”“夜間微課堂”等接地氣的方式,架起了一座座聽民意、解民憂的“連心橋”。

從“坐等上門”到“主動下沉”,推倒傾聽圍墻。針對農村群眾居住分散、農忙時節難集中的特點,鎮人大將全鎮76名人大代表劃分為12個流動聯絡組,在村口大樹下、田間地頭設立“流動聯絡點”,利用清晨出工前、傍晚收工后的“黃金一小時”,把履職陣地延伸到群眾身邊。在安福村文化廣場,趁著村民跳廣場舞的間隙,代表們收集到政策常態化解讀的需求……2024年以來,這樣的“板凳會”已開展120余場,有效收集道路硬化、醫療救助、留守兒童關愛等民生訴求17件,真正實現了“群眾在哪里,代表就出現在哪里;問題在哪里,履職就跟進到哪里”。

從“四點半課堂”到“夜間議事廳”,小切口里的大民生。針對群眾反映的“小事難解決”問題,鎮人大創新推出“夜間議事”機制。每晚7點,代表們帶著筆記本走村串戶,聚焦路燈維修、垃圾清運、水渠疏通等“微實事”,建立“即收即辦”綠色通道。三舍村村民反映“村道拐角處夜間行車視線差”,代表當晚協調交通部門安裝凸面鏡……2024年,通過“夜間議事”累計解決群眾身邊事32件,被鄉親們稱為“星光下的民生速遞”。

“坐的是小板凳,議的是萬家事;走的是田埂路,連的是百姓心。”圖河鎮人大主席曹立鑫說,“我們將繼續把履職‘坐標’定位于群眾需求最前沿,讓‘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承諾,在每一個春天生根發芽。”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