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英山:“紅綠融合”蹚出鄉村振興新路徑 繪就發展新畫卷
摘要:在大別山南麓的英山縣,一場“紅綠融合”的發展浪潮正洶涌澎湃,為這片古老而充滿希望的土地注入全新活力,賦能鄉村振興開啟絢麗“新篇章”。
中國發展網訊 在大別山南麓的英山縣,一場“紅綠融合”的發展浪潮正洶涌澎湃,為這片古老而充滿希望的土地注入全新活力,賦能鄉村振興開啟絢麗“新篇章”。
馮家畈村:紅色底蘊催生綠色產業碩果
4月17日,暖陽灑在英山縣石頭咀鎮馮家畈村的小水果產業園,園內一片生機勃勃。葡萄藤蔓沿著架子肆意攀爬,似在書寫成長的詩行;桑葚葉片在微風輕撫下沙沙作響,宛如奏響春日樂章。10多位村民忙碌其間,他們額頭的汗珠在陽光映照下閃爍,與滿園青綠構成一幅蒸蒸日上的和美鄉村勞作圖。
馮家畈村,這片承載著厚重歷史的土地,擁有一段珍貴的紅色記憶。英山解放前夕那場意義非凡的縣委擴大會議——馮家畈會議在此召開,為這片土地烙下深深的革命印記。近年來,馮家畈村深挖紅色“富礦”,在村黨支部的引領下,巧借鄉土人才之力,大力發展葡萄、無花果、桑葚等小水果產業,規模已達150畝,一條“黨支部+鄉土人才+產業園+農民”的發展鏈條緊密咬合,運轉有力。
往昔,馮家畈村產業薄弱、人氣凋零,村集體乏力,村民增收無門,深陷發展困境。如今,憑借“紅綠融合”的東風,村子走上了快速發展、持續增收的康莊大道。曾經荒蕪的土地,如今果香四溢;過去寂靜的村落,如今歡聲笑語回蕩。小水果產業不僅鼓起了村民的腰包,更讓馮家畈村重拾發展的自信與活力。
英山多地:紅色領航 奏響“紅綠融合”交響曲
馮家畈村并非個例,在英山縣廣袤的鄉村大地上,眾多村莊紛紛以紅色歷史為筆,以綠色產業為墨,繪就鄉村振興多彩畫卷。
石頭咀鎮杜家山村,接連開展4次譚扶平烈士紀念碑修繕行動,持續擴建紀念碑廣場,精心復原火爐尖戰斗遺址。隨著這些紅色印記愈發清晰、醒目,紅色能量如熊熊烈火般被“燃旺”。借此東風,村里順勢引導村民發展茶葉、中藥材、生態養殖等特色產業,一條紅旅融合、農旅融合的嶄新發展路徑逐漸成型。這個既無優越區位優勢,又缺豐富自然資源的偏遠山頭村,也搭上了“黨支部+企業+合作社+產業+農戶”的發展快車,一路疾馳在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道路上,向著富裕美好的未來奔去。
放眼全縣,各村立足實際,各顯神通。有的深入挖掘塵封的紅色故事,有的悉心培育紅色文化傳承力量,有的精準引領紅色資源與綠色產業對接。一時間,紅色在鄉村大地深深“扎根”,并源源不斷催生出綠色發展的“金山銀山”,“紅綠融合”的生動局面在英山蔚然成風,為鄉村產業振興注入磅礴動力,讓產值、產效不斷攀升,開啟一系列令人矚目的煥新“篇章”。
如今,英山縣已涌現出馮家畈村、杜家山村、楊家河村、龍珠村、烏云山村、四棵楓村、爛柴河村等一大批“紅綠融合”的先進典型。它們如同閃耀的星星,照亮英山鄉村振興的前行之路,也為更多地區提供了可借鑒、可復制的寶貴經驗。
英山縣“紅綠融合”的實踐,是對鄉村發展路徑的深度探索,是歷史與現代的激情碰撞,更是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有力回應。在這條充滿希望的道路上,英山正一步一個腳印,向著鄉村全面振興的宏偉目標大步邁進,續寫更加燦爛輝煌的明天。(廖亮 志敏 劉楊 丁茁)
責任編輯:劉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