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色盾牌”守護絲路明珠 做優做實甘肅古浪民事檢察工作
摘要:甘肅古浪縣人民檢察院立足區位特點,創新構建“法治藍、民生金、生態綠”三色盾牌體系,以檢察履職守護絲路明珠,在服務保障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彰顯檢察擔當。
中國發展網訊 河西走廊東端,絲路要沖古浪,千年駝鈴與現代法治交響共鳴。作為黃河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和“一帶一路”關鍵節點,甘肅古浪縣人民檢察院立足區位特點,創新構建“法治藍、民生金、生態綠”三色盾牌體系,以檢察履職守護絲路明珠,在服務保障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彰顯檢察擔當。
擎起“法治藍”盾牌 構建精準監督體系
以“如我在訴”的司法理念深化民事檢察監督,圍繞當前民事檢察工作核心內容及群眾反映突出的問題,古浪縣院尤其加大類案監督力度,不僅僅局限于對單一民事訴訟活動監督,而是從系統性和關聯性角度主動履職,積極組織開展民事執行監督專項活動,從法院調取的民事審判、執行等重點監督領域入手,著重監督執行立案超審限、執行行為未通知當事人、郵寄送達前未查明當事人所處地、未填寫身份證號、適用簡易程序辦理的案件受理材料不齊全等問題。同時依托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管理平臺,應用民事類案監督大數據模型,通過數據比對碰撞,綜合分析研判,將海量文書降低到人工可查的量級,破解篩查難點,從中發現新的監督點拓寬案源。創新"穿透式"監督模式,依托法檢系統開展的“助力農民工討薪”集中攻堅活動,與市院民事檢察部門組建監督專班,派員對縣法院7件涉農民工工資案件的強制執行活動開展現場監督,推動建立執行信息共享,實現監督節點從“終端”向“前端”延伸。
鑄就“民生金”盾牌 打造暖心司法品牌
依托派駐鄉鎮檢察室、檢察機關聯絡企業工作室,針對基層群眾法律需求開展“訂單式”普法3場次。創新“支持起訴+多元解紛”工作機制。案件辦結不是目的,矛盾實質性化解才是根本。古浪縣檢察院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因案制宜,精準施策,建立“民事支持起訴+”矛盾多元化解工作模式,將民事支持起訴與公開聽證、司法救助、檢察和解、人民調解、司法確認等工作有效銜接,充分發揮人民監督員、特邀檢察官助理的作用,根據案件情況有針對性地邀請不同力量參與和解工作,盡最大可能實現案結事了人和。結合本地實際,針對農民工討薪難案件實行“優先受理、優先審查、優先辦理”,今年以來,共辦理追索勞動報酬支持起訴案件16件,幫助5名農民工追回欠薪5萬余元。創新“檢察+調解”模式,聯合法院開展訴前調解,促成5件欠薪糾紛達成和解協議,涉及金額5萬余元。幫助1名未成年人通過支持起訴實現撫養費司法確認。
淬煉“生態綠”盾牌 筑牢生態司法屏障
創新構建“民事檢察+公益訴訟”協同機制,建立“三同步”工作模式,針對破壞防護林、非法開墾草原、非法占用農用地、非法采礦等尚不構成犯罪的違法行為,同步受理民事侵權與公益損害線索,同步開展調查取證與生態評估,同步推進民事追責與公益修復。通過民事檢察監督積極支持受損集體經濟組織提起民事訴訟,并由公益訴訟部門同步跟進,追究生態修復責任,實現“一案雙查”,形成“司法主導、多方協同、系統治理”的生態保護模式,筑牢生態司法屏障。
甘肅古浪縣人民檢察院將持續擦亮“三色盾牌”,在服務保障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中主動作為,努力讓司法既有力度又有溫度,為建設生態美、產業優、文化興、百姓富的幸福美好新古浪貢獻檢察力量。(梁平)
責任編輯:劉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