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社會 正文

博物館里的紅色金融思政課

2025-04-24 16:22 中國發展網 卓瑩瑩 記者皮澤紅

摘要:這不是突發奇想。此前,她作過以“經世濟民,金融報國”為主題的多場思政課、主持召開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調研會和課程建設等多場會議,專題討論課程思政建設。

中國發展網訊 卓瑩瑩 記者皮澤紅報道 “紅色貨幣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內涵,紅色金融就是用勇氣和智慧譜寫的人類史詩。”3月28日下午,廣東金融學院黨委書記李建軍在國家三級博物館——廣州貨幣金融博物館,為來自本校及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嶺南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的70余名大學生,沉浸式講授主題為“尋根鑄魂,紅色貨幣中的歷史回響”的“思政第一課”。

此次思政課是廣東金融學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的重要舉措,是該校紅色金融育人品牌《金融文化專題》課程在校際協同育人方面的生動實踐,也是構建大中小學一體化紅色金融“大思政課”體系的最新探索。

紅色金融教育平臺建設漸入佳境

這不是李建軍第一次走進廣州貨幣金融博物館,卻是第一次在博物館給跨校的學生講授思政課。廣東金融學院“1+N”紅色金融教育平臺的建設,正逐漸起效。

“1”,即廣州貨幣金融博物館。該館于1995年9月在廣東金融學院成立,場館面積1700平方米,實物藏品1.3萬件,2020年12月入選第四批國家三級博物館名單,是華南地區最大的貨幣金融主題博物館,也是全國唯一的貨幣金融類“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2024年,該館開放180余天,年均觀眾量約3萬人次,成為新時代傳承與弘揚紅色金融文化的鮮活樣本。

“N”,是依托其在華南金融業的廣泛影響力,協同建立的“N個”金融文化教育基地。包括與廣東省銀保監局共建清廉金融文化基地、在廣州地區設立首個高校掛牌的反洗錢實踐教育基地、與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和廣東省公安廳合作構建多方聯動的反洗錢教學科研平臺等。

學校也因此獲行業內外的高度認可。2023年9月,學校加入全國高校“紅色金融育人聯盟”并成為首批會員;同年11月,學校被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主管的中國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認定為“紅色金融教育基地”。

大中小一體化課程開發初見成效

思政課堂從教室到博物館的地點變遷,反映了學校黨委對思政課程建設的方法論。

半年前的2024年9月,結合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和學校思政課程建設情況,李建軍決定站上講臺,帶領學校副書記等班子成員一起,領銜講授《金融文化專題》課程。

李建軍(左一)給同學們作講解

這不是突發奇想。此前,她作過以“經世濟民,金融報國”為主題的多場思政課、主持召開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調研會和課程建設等多場會議,專題討論課程思政建設。

如今,廣東金融學院以《金融文化專題》課程為龍頭,以博物館紅色金融資源為依托,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分學段設計多元課程,努力實現紅色金融文化的浸潤教育。其中,小學階段側重沉浸式體驗與興趣啟蒙,初中階段側重歷史脈絡梳理與文化精神傳承,高中階段側重案例分析與價值觀塑造,逐步引導學生理解金融工作的人民屬性和政治屬性,強化家國情懷。

“希望學生都能從紅色貨幣的歷史回響中汲取奮進力量,在新時代書寫屬于自己的壯麗華章。”談及授課初衷,李建軍表示,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要守正創新,不斷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

跨界融合打造行走思政課堂

深入淺出的講解和體驗式的現場參觀,讓思政課現場氣氛活躍,在場學生反響熱烈。

為充分發揮學校紅色貨幣金融文化資源優勢,廣東金融學院與相關政府部門、中小學校簽訂協同育人協議,努力構建集中統籌、上下貫通、銜接有序、整體推進的工作機制。

“百千萬”工程突擊隊行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社區實踐計劃,以及“雙百行動”“基礎教育幫扶”“清遠市邊遠地區少數民族中學生進校園”等項目和活動,均是廣金“思政課共同體”合作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僅就學校自身而言,從2021年至今,每學年上學期對大一新生開展的紅色金融文化專題教育,已覆蓋3萬多名學生。2024年9月,又聯合“紅色金融育人聯盟”80多所成員高校共同開講“紅色金融第一課”,社會影響不斷擴大。

“誠實守信,不逾越底線;以義取利,不唯利是圖;穩健審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創新,不脫實向虛;依法合規,不胡作非為。”授課最后,李建軍引用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特色金融文化本質特征的高度概括,寄語同學們永葆初心,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廣金力量。

責任編輯:劉維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