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 訂單培養 無縫對接 湖北國土資源職院畢業生成企業“搶手貨”
摘要:憑借深度校企合作模式,該校將職業教育與產業需求精準對接,構建起"入學即入職、畢業即就業"的人才培養體系,讓畢業生成為市場上的"香餑餑"。
中國發展網訊 當眾多高校畢業生還在為求職奔波時,湖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的學子卻早早捧起了企業"橄欖枝"。憑借深度校企合作模式,該校將職業教育與產業需求精準對接,構建起"入學即入職、畢業即就業"的人才培養體系,讓畢業生成為市場上的"香餑餑"。
在武漢海爾電冰柜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剛入職的機電一體化專業畢業生張明遠正在調試設備。"從大一開始就跟著企業工程師學習,對工作流程早已駕輕就熟。"張明遠的經歷并非個例,該校近年來的畢業生就業率持續保持在98%以上,不少學生尚未畢業就被企業提前預定。
這種"供不應求"的就業局面,源于學校創新的"訂單式"培養模式。校方與小鵬汽車華中基地、海爾武漢公司等10余家行業龍頭企業建立深度合作,根據企業用人需求定制培養方案。企業工程師從新生入學起就走進課堂,將生產一線的技術難點轉化為教學課題,實現教學內容與崗位需求的無縫對接。
在小鵬汽車(華中)基地的新能源零部件生產車間,每天都能看到該校小鵬班學生忙碌的身影。"在這里,車間就是課堂,師傅就是老師。"2022級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學生李悅說,通過現場實操學習,她不僅掌握了新能源汽車裝配調試技能,還考取了多項職業資格證書。
校企合作帶來的不僅是學生就業無憂,更實現了多方共贏。武漢海爾制造部部長蘭鍵表示,該校畢業生動手能力強,上崗就能獨當一面,為企業節省了大量培訓成本。由校企聯合培養的學生開發的人財物跟蹤管理智能軟件,使企業工作效率提升一倍,人力成本降低近70%。
為保障校企合作持續深化,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委政府主動"牽線搭橋",推動建立校企合作聯盟。目前已有近20家企業與該校達成聯合辦學意向,將實訓室搬進校園,將工程師請進課堂。機電一體化專業應屆畢業生周旗收到6家企業錄用邀約的案例,成為該校人才培養成果的生動注腳。
"職業教育就是要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校長鐘立介紹,學校將繼續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協同"育人模式,構建"招生-培養-就業"全鏈條對接機制,培養更多適應產業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這種將企業需求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的創新實踐,正在書寫職業教育服務產業發展的新篇章。(廖亮 董珂彤 鄒璇)
責任編輯:劉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