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社會 正文

總臺首屆產業地理盛典啟幕! 80張產業名片見證中國產業鏈磅礴韌性

2025-04-29 16:11 中國發展網
中國產業鏈

摘要:4月28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財經節目中心與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聯合主辦的首屆《中國產業地理盛典》,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財經頻道播出。

全球每5雙運動鞋就有一雙“晉江造”;每10只打火機就有7只產自邵東;瀏陽煙花“開遍”世界,承包了超60%的絢爛……這些扎根在中國經濟“毛細血管”里的產業冠軍,在央視財經頻道的舞臺上閃閃發光。

4月28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財經節目中心與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聯合主辦的首屆《中國產業地理盛典》,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財經頻道播出。

3

圖說:《中國產業地理盛典》現場

本屆盛典以“繪制中國產業版圖,感知中國經濟韌性”為主題,首次重磅發布“中國有影響力的城市產業名片”,80張產業名片熠熠生輝,勾勒出一幅氣勢恢宏的中國產業版圖。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的背景下,產業鏈韌性已成為衡量一國經濟抵抗風險能力的重要指標,是保障現代經濟安全穩定運行的重要條件。在全球產業鏈深度重構的背景下,《中國產業地理盛典》以“產業地理版圖”為錨點,見證中國產業鏈的磅礴韌性,為中國在復雜變局中保持戰略定力、把握機遇提供了有力實踐和信心支撐。

丈量產業版圖經緯 領略中國經濟韌性密碼

作為全球最完整、最具競爭力的制造業體系之一,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約30%,已連續14年居全球首位。

當前,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加劇,考驗著我國制造業的韌性?!吨袊a業地理盛典》通過中國產業在細分領域的深耕,生動詮釋了“小產業大生態”的自主進化邏輯——從貼牌代工到創新引領,從單一制造到全鏈協同,中國產業正以集群之力打破“卡脖子”困局。

國之重器外的一根根“毛細血管”,或許分布在不起眼的角落,卻是各個賽道的“隱形冠軍”。一張張產業名片背后依托是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權威發布的《中國有影響力的城市產業名片》報告,因此極具含金量。

該報告在遵循客觀性、系統性、科學性原則的基礎上,立足區域(城市)產業名片的定位、定義、內涵、要素和機制,基于產業、名片、生態三大系統構建了3級共28個指標的評價體系,以定量指標為主,輔以部分定性指標,構建了一套高水準、具有前瞻性的評價框架。

根據這一評價框架,盛典重磅推出三大產業名片,其中,“強國之基”聚焦為中國經濟夯筑強大工業底座、鍛造核心能力的基石產業。中國智能家電產業地標青島市、中國磁性材料產業地標寧波市、中國工程機械產業地標長沙市等28個市縣榮獲“強國之基”產業名片。

“生活之美”則集中了引領時尚潮流的產業地標,中國現代汽車產業地標廣州市、中國汽摩產業地標重慶市、中國現代體育產業地標泉州市等31個縣市榮獲“生活之美”產業名片。

在“未來之路”這張產業名片,開啟夢想、先行探索未來產業的地標則站在了聚光燈下,中國數字經濟產業地標北京市,中國高端制造產業地標上海市,中國信息通信產業地標深圳市等21個市縣榮獲“未來之路”產業名片。

產業承載民生與底氣:突圍內卷 織就韌性網絡

這些產業名片的背后并非冰冷的經濟數字,而是有溫度的民生,每一個產業的蓬勃發展,終將潤澤每一方土地,惠澤每一個人。

“火車拉來的城市”株洲在此次盛典中成為中國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地標,其擁有全國規模最大、鏈條最完整、生態最完善的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集群。

2024年,該集群總規模超過1670億元,產值在全國行業占比超過30%,產品出口全球六大洲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整車裝備、高鐵機車網絡控制系統、機車車輛電傳動系統等多項產品產銷量全國第一。

5

圖說:株洲城市產業故事聯合演講

“住株洲的房子,拿一線城市的工資,干全球的事業,過北歐小城的生活。”發達的產業集群極大提升了民眾的幸福感,當地人不需要背井離鄉就可以找一份收入不錯的工作。

同時,集群效應還吸引了眾多青年人才扎根株洲,形成產業聚集到人才聚集再到產業升級的良性循環。

在邵東,這個中國打火機產業高地,把1元錢的生意做成了支柱產業,20年多來,不管原料和人工成本如何上漲,這里的打火機始終只賣1元。

他們是怎么做到的?小小的打火機產業蘊含著制造業轉型升級和品牌重塑的秘籍,通過高度的自動化生產和極致的產業鏈整合,當地人力成本不斷下降。同時,通過自主研發和品牌建設,邵東打火機的市場競爭力不斷提升。時至今日,邵東打火機已擁有近300項外觀設計專利、16個湖南省著名品牌和146個境外注冊商標。

這是株洲和邵東的產業故事,也是成百上千個小城的產業故事,每個小城秉承著“將產業做到極致”的目標,最終成為了產業鏈上的贏家。

每張產業名片的案例都表明,一個產業能扎根當地絕非偶然,而是資源稟賦、產業政策、人才資源、市場需求、產業配套甚至文化認同的結果,只有找到適合自己的產業,專注發展,才能在內卷中突圍,在磨礪中成長。

這場盛典不僅是對80張城市產業名片的巡禮,更是向世界發出的鏗鏘宣言:中國產業鏈的“毛細血管”已深度貫通,既能以大國重器撐起戰略基石,也能以“螞蟻雄兵”織就韌性網絡。這也是中國經濟應對世界大變局的一大底氣。

提升產業文化軟實力:做產業記錄者與推動者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提升中國產業地圖的傳播力、感染力,《中國產業地理盛典》獨辟蹊徑,采用聯合演講這一表現形式,融合情感與理性。

與冰冷的數據圖表和書面報告不同,聯合演講賦予產業故事溫度與情感。泉州市委副書記、市長蔡戰勝的講述,讓觀眾感受到“愛拼才會贏”的泉州,是如何把時代的紅利、市場的紅利,變成自身的實力,在一個細分領域做精做強,形成了產業集群和完整的產業鏈,盡精微以至廣大。株洲市委副書記、市長陳恢清的講述,讓觀眾感受到如今已經成為中國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地標的株洲,經歷過的“涅槃重生”。東莞市委原常委、副市長邢文俊用動情的講述開啟了東莞從貼牌代工的“世界工廠”到破繭重生的“夢工廠”的產業發展軌跡,也映射出中國區域經濟的集體創新意識。

6

圖說:泉州城市產業故事聯合演講

7

圖說:東莞城市產業故事聯合演講

可以說,《中國產業地理盛典》走出了一條立意高又接地氣的講述中國產業故事的新路,填補了中國產業版圖長期以來缺乏系統梳理與廣泛傳播的空白,為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了有力支撐。

8

圖說:人形機器人與主持人共同點亮全景產業版圖

9

圖說:《中國產業地理盛典》創意齒輪地圖

未來,《中國產業地理盛典》將持續舉辦,總臺將發揮主流媒體優勢,深度挖掘中國產業地理故事,助力地方產業發展,推動中國的產業名片打造,塑造中國工業形象,為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不斷匯聚各方力量,共同書寫中國產業發展的新篇章。 (中國發展網)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