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先進工作者林文周:以改革創新打造不動產登記“廣州樣板”
摘要:在廣州不動產登記人的共同努力下,廣州“登記財產”指標榮獲2020年國家發改委中國營商環境評價“全國最佳表現”、蟬聯2020-2024年廣東省營商環境評價“五連冠”,成為全國不動產登記領域的標桿。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皮澤紅報道 2025年,我國《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正式實施十周年,《廣州市不動產登記辦法》也迎來實施三周年。廣州市不動產登記,不僅記錄著城市的經濟發展與民生變化,也見證著每一位不動產登記人的堅守與創新。
林文周,作為一位在不動產登記領域耕耘近三十載的“老將”,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服務至上、登記安全”的核心理念。4月28日,他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受了“全國先進工作者”的榮譽表彰,這是對他個人的高度褒獎,更是對廣州不動產登記惠企利民成果的高度肯定。
“不動產登記關系到千家萬戶的民生幸福”,林文周常說,其背后的改革創新動力,主要源于對企業群眾需求的深刻把握和對不動產登記規范標準的嚴格執行。在廣州不動產登記人的共同努力下,廣州“登記財產”指標榮獲2020年國家發改委中國營商環境評價“全國最佳表現”、蟬聯2020-2024年廣東省營商環境評價“五連冠”,成為全國不動產登記領域的標桿。
以創新引領構建服務新基座
廣州,總是不乏改革創新的勇氣,而不動產登記領域,正跑出服務變革的“加速度”。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下屬的市不動產登記中心,一直以來以“敢為人先”的理念,將改革創新精神融入工作的毛細血管,讓服務效率與民生溫度同步提升。
2023年5月,廣州在全國首創開展“一手房帶押過戶”,贏得一片贊譽。“按照常規,有抵押的房屋要先還款,注銷抵押以后才可以過戶。這樣一來,業務辦理時間比較長,企業和群眾的辦理成本也比較高。”林文周說,“企業有需求,群眾有期望,我們就想主動破解這個難題。”
“帶押過戶”的核心在于,允許抵押物在未解除原抵押的情況下直接過戶,但“一手房帶押過戶”涉及業務環節多、債權債務關系復雜,全國尚未有可落地執行的模式。廣州如何才能突破?
2023年初,揣著各方的期望,林文周開始帶領同事,多次深入房地產企業、金融機構和群眾之中尋找“答案”,三個月內改革了傳統“還款-注銷抵押權登記-網簽-過戶”的固有流程,實現賣方無需提前歸還舊貸款、注銷抵押,即可完成交易、再次抵押和發放新貸款等手續,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提升了交易效率。隨后,廣州又率先深化“二手房帶押過戶”至全業務類型,讓這一便民措施惠及更多群眾。
2024年,廣州再度領跑,創新開展“土地帶押過戶”。這一舉措不僅幫助企業降低了交易性制度成本,還為廣州優化營商環境、吸引投資增添了新的砝碼。例如,番禺區一房地產開發項目通過帶押過戶成功償還了1.1億元貸款,大灣區一研究院更是通過“土地帶押變更”節省了24.3億元的過橋資金。
為保障統一登記全面落地,提高不動產登記服務水平,廣州根據上位法,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地方性法規,完善規章制度。林文周積極推動《廣州市不動產登記辦法》等法規的制定工作,通過明確電子證照法律效力等核心內容,固化“帶押過戶”等改革舉措,為不動產登記提供了堅實的法制保障。
“這是全國首個地方性不動產登記法規。有了法規的支持,我們在工作中更加有底氣,也更加有信心為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林文周表示,在改革過程中,中心始終堅持高標準、嚴要求,確保登記流程的規范性和登記結果的準確性,并通過建立完善的質量控制體系,保障不動產登記工作的合法性和公信力。
以溫情服務破解歷史遺留難題
走進廣州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墻上掛滿的錦旗訴說著“登記人”的民生情懷。長久以來,中心一直致力于用實際行動破解“登記難”問題,讓群眾在改革和創新中感受到幸福的溫度。
“群眾最怕什么?材料多、跑腿多、等待久,導致登記難。”面對不動產登記業務長期存在的窘境,林文周帶頭立下軍令狀:“必須把群眾負擔減下來,把服務效率提上去!”全面摸排因歷史遺留問題導致的不動產“登記難”項目就是一大抓手。
針對開發商失聯導致的“登記難”,廣州市不動產登記中心推出“首次+轉移登記合并辦理”“證繳分離”等政策,將開發建設單位違約違規責任和購房人辦證權利相互剝離,讓購房人不再為開發建設單位的行為買單。
“以前,由于開發建設單位的原因,很多購房人無法及時辦理不動產權證?,F在,通過‘證繳分離’措施,購房人繳清稅費后即可辦證,不再受開發建設單位的影響。”林文周介紹,這一舉措讓無數購房人實實在在受益,也讓他們感受到了不動產登記服務的溫度。
目前,在該政策下,廣州市2021-2024年納入廣東省“登記難”問題臺賬的44個項目2453套房屋已全部解決。
“我們還首創了由購房人發起房屋首次登記和轉移登記合并辦理的模式,打破了必須由開發建設單位先行辦理首次登記后購房人才能轉移的壁壘。”林文周說,“現在,只需要到一個窗口,交一套資料,就能把房屋首次登記和轉移登記都辦了”。這一舉措不僅簡化了辦事流程,還大大提高了服務效率。
2024年,廣州市不動產登記中心榮獲“全國不動產登記便民利民窗口建設工作成效顯著單位”等優異成績,正是中心對企業、群眾需求深刻把握,對不動產登記規范標準嚴格執行最好的注解。林文周在實地查勘
以數字轉型重塑登記新生態
歷史上,由于不同部門數據系統分散建設,部分部門也因安全風險等原因對數據共享持保守態度,存在“數據孤島”現象,且電子證照的法律地位長期缺乏明確依據,無法直接應用。廣州市不動產登記中心聚焦企業群眾需求,從“減證便民”角度出發,通過“技術整合+制度創新+安全護航”三位一體,不斷推進部門協同,深化材料精簡化改革。
“首先要解放思想,以統一平臺建設來消除部門壁壘,這非常重要。”林文周說,建設廣州市不動產統一登記平臺和“一網通辦”系統,是廣州市不動產登記中心的一項重要舉措。通過部門間系統對接,中心與14個部門協調推動,集成了跨部門獲取的83類電子證照,并依托省級平臺實現省內電子證照互認,精簡冗余材料106項。“現在,群眾辦理不動產登記只需要到1個窗口、交1套資料、最多跑1次”,林文周說。這一舉措不僅提高了辦事效率,還減輕了群眾的負擔。
通過《廣州市不動產登記辦法》明確電子證照與紙質版同等效力,又讓電子證照的應用更加廣泛,為不動產登記服務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持。“以前,群眾總是擔心電子證照的法律效力,現在有了法規明確,大家就可以放心了”,林文周笑著說道。
不僅如此,廣州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在數據共享中創新引入區塊鏈技術,建立分級權限管理體系,確保“一案一查、安全可控”。通過“最少夠用”原則開通查詢權限,既保障數據安全,又提升辦事效率。
“我們要重點在智能審核和‘零材料’辦理上繼續下功夫。”林文周介紹,依托區塊鏈、數字人、智能審核等技術,廣州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將打造“一問即答、一網即辦、智能審核”的智能服務網絡,引入智能審核系統后,即可實現簡單業務智能審批、復雜業務輔助審批。同時,持續深化跨部門數據共享共用,擴展“不動產登記+N”聯辦場景,“未來企業繳清稅費后,系統自動觸發登記,真正實現‘零材料、零跑動’。”
在廣州這座千年商都的發展歷程中,不動產登記系統用創新和堅守書寫了惠企利民服務的精彩篇章。“我們將繼續堅守初心,砥礪前行,為廣州這座城市的改革與創新注入新的活力。”林文周說,廣州市不動產登記中心會繼續為群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讓不動產登記工作成為廣州的一張亮麗名片,為廣州的營商環境優化和招商引資工作作出積極貢獻。
責任編輯:劉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