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導報現場 正文

甘肅宕昌: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寫在大地上

2021-04-12 11:29 中國發展網
學黨史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劉國慶、齊俊梅、記者王斌報道 

田間春意鬧,農機唱主角。4月8日,甘肅省中藥材標準化種植隴南市宕昌縣農機具現場演示會在宕昌縣木耳鄉木耳梁召開,伴隨著此起彼伏的轟鳴聲,農機手們駕駛著旋耕機、移栽機、覆膜機田野撒歡,大顯身手,描繪出學黨史辦實事“鐵牛”歡唱鬧春耕的圖騰畫卷。

甘肅省甘肅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賈懷德、甘肅省農業農村廳經作站站長李向東、甘肅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王博煒、甘肅省經作站正高級農藝師劉學周博士、隴南市農業機械化服務中心主任王建平、宕昌縣人民政府副縣長何玉柏、宕昌縣農機局局長沖舉明、木耳鄉全體干部職工、部分種植戶、理川片農機學員等220余人參加了演示會?,F場會期間,王博煒從功能、操作等方面對農機具作了詳細介紹,并進行了現場作業示范。

據介紹,木耳鄉位于宕昌縣北部,海拔在2100~3200米之間,地勢高寒陰濕。 木耳梁有土地4500余畝,輻射全鄉木耳、拉寺、周兒、奤治、扎字等5個行政村。2020年,按照各村實際情況,由5個村的村“兩委”領辦合作社,流轉農戶土地2083畝種植中藥材,帶動貧困戶147戶659人。由鄉黨委牽頭,成立了“木耳鄉眾聯特色農業農民合作社(聯合社)”,形成“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模式,合作社按照“宕昌模式”的流程,組織貧困戶采取全鏈條式、訂單式、托管式、跨村聯合式、扶貧車間等方式進行生產。在脫貧過程中,已經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木耳梁2000多畝中藥材種植基地,是“宕昌縣2萬畝中藥材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之一。過去,群眾種植中藥材都是依靠老經驗、老辦法,增產增值空間不大。現在各支部嚴格按照中藥材種植標準操作,調運岷縣、臨洮等地高質量的藥材種苗以確保增產增收,有效的保障了藥材的產量和質量。

“2019年,在宕昌縣農業農村局,農機局和聯鄉單位等相關部門的協調幫助下,木耳梁示范點種植的藥材順利通過了綠色認證和有機轉換認證,保證了藥材的銷售價格,確保合作社取得更大的收益。采購大型種植機械,如拖拉機、旋耕機、移栽機、采挖機等農機具共20多臺套。中藥材依靠傳統人工作業生產效率低、用工成本高,使用機械的效率可以達到人工的幾十倍,畝均節約成本1600元左右,農機服務,降本增效,農民增收,產業振興。”木耳鄉鄉長羅彥在觀摩會上介紹。

當前,正值春季農業生產的關鍵時期,省市縣農業農村,農機等部門圍繞黨史學習教育,結合行業實際,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農機培訓到田間”實踐活動,組建專業農機服務隊,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專家小組,深入宕昌縣鄉鎮田間地頭和木耳梁2000多畝中藥材種植基地,開展農業機械化種植技術指導服務,切實為農戶“傳經送寶”,解決技術難題,幫辦實事,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及時將各種農業機械投入春耕“戰場”,進一步提高中藥材種植戶田間管理水平,為全縣農業農械化種植規范化、科學化、標椎化發展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

“現代化農用機械的廣泛應用,讓如今的春耕生產更加‘省力’。”宕昌縣政府副縣長何玉柏介紹, 宕昌縣北部鄉鎮在木耳梁、拉路梁核心示范區種植中藥材面積近2.3萬畝。今年,宕昌縣上按照“黨支部+農機合作社+電商+基地+農戶”的模式,及時組織農機服務合作社將各種農業機械投入春耕“戰場”,并按照承包的土地區域對農機手“劃片作業”,用旋耕機、大馬力翻地機、覆膜機等機械進行翻地、整地、滅茬、覆膜等田地備耕,有效保證了春播質量和速度,為農業生產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中藥材采挖實現機械化破解了中藥材生產過程中的瓶頸難題,提高了耕作效率,減少了中藥材種(收)環節的支出,提高了勞務產業的收入,減少了勞動成本,增加了農民收入,為中藥材種植戶、農機操作手和藥農搭建了信息交流的平臺,加快了農機新技術、新機具的示范應用,機械化生產代替人工畜力成了農業生產的主角,成了農民的好幫手。

“2019年我縣整合扶貧資金660萬元,先后從一拖集團、定西三牛、山西津海機等企業購置拖拉機、旋耕整地機、覆膜穴播機、移栽機、除草機和收獲機械等機具204臺,集中投放到示范基地的5鄉鎮、52個農業合作社開展中藥材機械化作業服務。2020~2021年,積極利用甘肅省農業農村廳抓點示范和農機合作社裝備提升行動試點項目,已支持合作社引進購買撒肥、覆膜、移栽、開溝起壟機械各類機械43臺(套)。積極鼓勵農民對現有機具進行組裝配套,改進完善的大黃旋耕開溝聯合作業機旋耕覆膜機等機具應用效果良好,為助推中藥材產業標準化生產、機械化作業、規?;洜I、社會化服務發揮了重要作用。”宕昌縣農機局局長沖舉明說。

責任編輯:李振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