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F報告:一季度中國經濟實現穩健開局 預期宏觀經濟政策不宜進行過度調整
摘要:基于一季度宏觀數據的整體表現,預期宏觀經濟政策的基本定位不宜進行過度調整。積極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應根據宏觀經濟形勢變化進行有序、漸進調整。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楊虹報道 4月18日,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舉行CMF宏觀經濟月度數據分析會(2021年4月),本期論壇聚焦“全球通脹隱憂加劇,經濟復蘇立足長遠”,論壇第一單元由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主要成員范志勇代表課題組發布報告。 報告指出,“十四五”的第一個春天,中國經濟實現穩健開局?;谝患径群暧^數據的整體表現,預期宏觀經濟政策的基本定位不宜進行過度調整。積極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應根據宏觀經濟形勢變化進行有序、漸進調整。
報告認為,面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各地認真貫徹中央部署,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國家統計局16日發布數據,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49310億元,同比上漲18.3%,環比上漲0.6%,比2019年一季度上漲10.3%,兩年平均增長5.0%??茖W判斷一季度的宏觀經濟形勢及其體現的經濟長期復蘇前景,需要從兩個方面進行把握。
第一,科學認識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實現的18.3%的同比增長。同比增長率是與去年同期相比,實現的增長率。2020年一季度恰好是我國疫情爆發的初期階段,全國各地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處于停滯的時期。因此受到上年較低基數的影響,隨著今年我國經濟秩序的逐漸恢復,必然在一季度實現較高幅度的同比增長。
第二,全面認識一季度實現的平均增長率和環比增長率。對比歷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長率可以發現,2021年一季度GDP增速尚未完全彌補疫情造成的負面影響。2015年至2018年期間,各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速大致在7.0%左右。2019年降至6.4%,比之前略有下降。根據統計局數據從2019年到2021年兩年一季度的平均增長5.0%,遠低于2019年的水平,顯示我國宏觀經濟尚未完全回到全球的增長軌道。
報告稱,環比增長率同樣印證上了上述判斷,2015年至2019年期間,各年一季度GDP季調后環比增速大致在1.9%左右,其中2016年一季度稍低,為1.6%。折合成年度增長率則在7.4%-8.2%之間,同樣的2016年一季度稍低,為6.6%。根據統計局數據2021年一季度比2020年四季度環比增長0.6%,折合年增長率僅為2.4%。這一增長率僅比2020年全年2.3%的增長率稍高。這表明,截至今年一季度,我國宏觀經濟大致延續了2020年年末的增長趨勢,尚未實現全面的經濟反彈。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既包括全球疫情的間接影響,也包括今年一季度出現了零星散發疫情以及就地過年等政策造成的直接影響。連續兩年的平均增長率和環比增長率低于疫情之前的趨勢水平具有深刻的政策含義。這預示著為應對疫情所采取的各項積極財政和貨幣政策尚未到全面退出的臨界點。未來一段時間宏觀經濟政策應該采取有序的漸進性調整,而不是全面的轉向。
從同比增速的角度看,預期全年GDP增速將出現前高后低;而從環比增速的角度看,全年GDP增速將逐步回升,回歸正常狀態。結合大量數據和事實梳理,報告得出了以下基本判斷:
判斷一:一季度GDP同比增速超預期,主要是由于基數較低造成的。隨著基數效應的減弱,未來幾個季度同比增長率將出現逐季遞減現象。
判斷二:綜合2019年至目前季度GDP的平均增速,GDP缺口尚未得到充分回補。環比增長率更加明確顯示GDP增速低于正常水平,未來還有較大的加速上漲空間。
判斷三:基于一季度宏觀數據的整體表現,預期宏觀經濟政策的基本定位不宜進行過度調整。積極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應根據宏觀經濟形勢變化進行有序、漸進調整。
責任編輯:楊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