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導報現場 正文

專家建議:雙碳目標應“統籌協調,因地制宜”,減排路徑可“先少后多,逐步實現”

2021-05-20 10:10 中國發展網
碳達峰碳中和 零碳 電力改革

摘要:碳達峰、碳中和是系統性目標,促進我國電力系統實現向零碳系統轉型、實現雙碳目標需要高水平的配套政策。建立適應以新能源為主體的電力系統的電力體制機制,更大范圍內配置電力資源;允許合理棄風棄光,完善輔助服務定價機制;統籌協調碳市場與電力市場化改革。

——“建立零碳電力系統的中國方案”成果發布會暨專家研討會在京舉行

日前,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和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聯合舉辦了“建立零碳電力系統的中國方案”成果發布會暨專家研討會。本次會議旨在發布青海零碳電力系統案例的相關研究結果,并對構建零碳電力系統的中國方案進行研討。來自清華大學、社科院等多家研究機構和行業內的十余位專家學者參加了研討。與會專家對促進電力系統零碳轉型、實現雙碳目標提出建議:實現雙碳目標應堅持“統籌協調,因地制宜”,減排路徑可以考慮先少后多,逐步實現。

11

與會專家認為,碳達峰、碳中和是全社會目標,促進我國電力系統實現向零碳系統轉型、實現雙碳目標應堅持“統籌協調,因地制宜”,兼顧安全性、成本性和公平性。由于不同省份、不同行業之間存在差別,在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時不能整體對待,需要處理好多目標協調、多地區協調。

與會專家提出,碳達峰、碳中和是長期目標,促進我國電力系統實現向零碳系統轉型、實現雙碳目標應科學設計合理實現路徑??梢砸罁?ldquo;代際減排成本均等化”原則確定減排的動態路徑。技術進步將帶來的電力系統零碳化的成本下降、國民收入水平上升有助于提高消費者對電力成本上升的承受能力,因此建議減排路徑可以考慮先少后多,逐步實現。

與會專家表示,碳達峰、碳中和是系統性目標,促進我國電力系統實現向零碳系統轉型、實現雙碳目標需要高水平的配套政策。建立適應以新能源為主體的電力系統的電力體制機制,更大范圍內配置電力資源;允許合理棄風棄光,完善輔助服務定價機制;統籌協調碳市場與電力市場化改革。

截至2021年4月底,青海電網新能源裝機2460萬千瓦,占比超過全網總裝機規模的60%,是全國新能源裝機占比最高的省份。2017年至2020年,青海連續四年實踐探索清潔能源百分之百供電,從2017年連續7天清潔能源供電到2020年連續30天清潔能源供電,屢創世界紀錄。與會專家認為青海的實踐案例在中國具有先創性、先導性和示范性,對青海案例的剖析對于我國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電力系統、向零碳電力系統轉型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課題組首先對青海零碳電力系統實踐探索進行了介紹,并從用電結構、發電結構、電力進出口、平衡機制等方面對青海四次零碳電力系統運行試驗進行了深入剖析,探討青海案例的可復制性與可持續性。接下來從安全性、成本性與公平性三個角度分析在國家層面建立零碳系統將會面臨的挑戰。最后,報告提出了建立全國零碳電力系統的原則和建議。與會專家就課題成果以及我國電力行業建立進行深入研討,并提出以下主要觀點。

青海零碳電力系統的實踐探索具有重要示范意義。歸納起來,青海零碳電力系統的建設可以總結以下因素:

資源稟賦得天獨厚,提供了零碳電力發展的基礎。青海省有著豐富的水、電、太 陽、風等資源,可供開發利用的水電資源達2314萬千瓦、太陽能資源10億千瓦、風能資源7500萬千瓦。水、光、風等資源在不同時間尺度上具有互補性,協調開發與多能互補協調控制。

政策支持疊加新能源成本下降,是新能源裝機迅速增加的關鍵。風電與光伏裝機成本在上網側已經基本實現與火電的成本可競爭。2018年,國家批復青海創建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并納入國家能源發展戰略,在可再生能源重大項目、產業政策、體制機制改革等方面給予支持和保障。

火電裝機量與發電量持續下降,但在必要時仍需提供安全支撐。全網火電最小出力和日均發電量均逐年減小,但在水電枯水期仍發揮著重要的電力電量平衡和電網穩定運行作用。

大電網統一調度與跨省區交易,為青海電力系統安全運行提供了有力支撐。我們的研究發現,跨省平衡電力供需和備用容量安排是應對新能源的間歇性、隨機性和波動性對電力安全挑戰的最重要措施。同時,跨省區交易確保新能源電力高水平消納。青海省2019和2020年清潔能源供電的實驗期,出口電量相比與實施前增加了25%和38%。

長周期以新能源為主的電力系統運行,為零碳電力系統提供了技術進步的干中學機會。以新能源為主的電力系統運行面臨巨大的技術挑戰,青海通過新能源大數據服務平臺、多能互補協調控制技術,深化電力系統多能互補協調控制、新能源電力系統協同自律調控、調控云平臺等關鍵技術創新應用,減少了新能源發電的間歇性對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所帶來的影響,有效提升了新能源消納水平。

零碳電力系統的建設也產生了協同社會收益。分散式能源促進了落后偏遠地區的電力供應穩定性,快速推動電力普遍服務的推廣。清潔光伏的建設促進了扶貧工作,同時推動了電力普遍服務。清潔能源的外送與消納促進了電網投資建設,推動偏遠地區的電力普遍服務。

但青海案例可復制性與可持續性面臨挑戰。得益于良好的資源稟賦、大電網的支持與試驗先行的政策支持等有利因素,青海已經初步建成以新能源為主的電力系統,并較長周期實驗運行零碳電力系統,為建立全國更大范圍零碳電力系統提供了示范效應。但是,將局部零碳電力系統推廣到全國范圍的零碳電力系統,將會面臨安全性、成本有效性與公平性的挑戰。

零碳電力系統具有更大的不確定性,電力安全面臨挑戰。水、光、風具有不同時間尺度上的不確定性,電力供給的年度、季度以及日間波動都增加,氣候變化、極端天氣對電力供給穩定的影響將被放大?,F有技術條件下,大范圍以新能源為主的電力系統無法做到安全穩定運行。

局部零碳電力系統推廣到全國零碳電力系統,可能面臨成本的加速上升。新能源發電成本呈現下降趨勢,但系統備用成本、平衡成本、以及電網投資等成本將會隨著新能源發電比重加速上升。國際經驗也表明,美國和德國都出現了終端零售價格隨著新能源比重的上升呈現上升趨勢。

各省資源稟賦不同,部分省份將面臨短期發展權與排放權的權衡取舍。我國資源稟賦分布不均衡、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大多數減排壓力和電力系統轉型壓力大的省份經濟仍處于工業占比較高、經濟快速發展的階段,面臨經濟發展與節能降碳的兩難選擇。

責任編輯:楊虹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