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武義:做大、做實“共同富裕蛋糕”, 實現“大河漲、小河滿”
摘要:中國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武義今年上半年“成績單”喜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6億元,增長15%,跑贏省市平均,位居金華第三,兩年平均增速7.3%,排名金華第二;財政總收入35.9億元,增長20.4%,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4億元,增長17.7%。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陶峰松、記者沈貞海
從因地制宜、因時而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大蛋糕”,到用改革思維激發區域特色優勢“分好蛋糕”,再到從物質富足到精神富有讓民眾“吃上蛋糕”。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前提就是“做大蛋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率先展現跨越趕超的 “富裕圖景”,正是浙江金華武義邁出的共富第一步。
高質量發展的武義正著力繪就“共同富裕”新圖景
高質量發展的武義正著力繪就“共同富裕”新圖景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武義今年上半年“成績單”喜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6億元,增長15%,跑贏省市平均,位居金華第三,兩年平均增速7.3%,排名金華第二;財政總收入35.9億元,增長20.4%,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4億元,增長17.7%。
創下五年來最好成績的上半年“經濟報表”背后,是武義跨越趕超、奮進“共富”的努力,是踐行“兩山”理念、科學發展的創新,更是一座千年古邑、溫泉名城所煥發出的生機與活力。
工業是武義的立縣之本、強縣之基,是實體經濟的主體,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領和支撐。從“武義制造”到“武義智造”。20多年風雨皆程,武義利用“洼地效應”,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武義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步實現了從“量”到“質”的飛躍。2020年武義規上工業增加值總量為95.48億元,在全省26個山區縣中排名第一。今年上半年武義實現工業增加值68.49億元,增長19.4%,工業再次成為跨越式發展的主引擎。
圍繞如何進一步做大共富“蛋糕”,武義提出要在“十四五”實現工業產值翻番,“再造一個武義工業”,并力爭成為加快發展地區碳中和示范地、先進制造業后發趕超先行地、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樣板地。要向整治倒逼要效益,向容積率要空間,向科技創新要升級,向綠色智造要后勁,向服務業要增量。今年二季度,武義整治低效企業67家,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610畝,盤活存量建設用地1364畝,開發低效用地1513畝,上半年規上企業畝均稅收13.8萬元,居全市第二。在企業創新的成績單上,武義的表現同樣亮眼。上半年,規上工業研發費用7.2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74.6%,居全市前列。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武義全力推進生態經濟化轉化途徑,最大限度激發綠水青山的無限價值。為補足服務業這一短板,武義以抓工業的力度大抓服務業。經過努力,去年全縣服務業占GDP比重提高1.1個百分點,排名進步6位。在此基礎上,積極發展民宿、農家樂,吸引更多游客留下來,壯大當地鄉村旅游產業。
有機國藥是武義一大特色產業。武義著力謀劃了1.85平方公里的有機國藥產業園,大力發展“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將產業做得更大,帶動更多農民增收,“十四五”期間力爭打造成百億產業集群。一塊塊現代農業的“金字招牌”璀璨奪目。目前,武義農業增加值保持全市前列,上半年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長9.2%,增速創近五年新高,兩年平均增長6.1%。全市排名從一季度的第七位提升至第一位。在6月公布的阿里農產品電商報告中,武義位居農產品電商“百強縣”第六,全省第一。
“大河漲,小河滿”。今年以來,武義結合自身發展實際,提出“富民增收20招”,帶動農民致富、集體增收,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活幸福感。據統計,去年武義城鄉居民收入比較上一年縮小0.06,幅度為近5年最大。今年一季度,武義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22.2%,創5年新高。
責任編輯:呂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