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大灣區生活藝術節——暨“在河之洲”2021灣區當代藝術聯展開幕
摘要:活動的主辦方南沙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有關領導表示,大灣區作為中國當代藝術的重要陣地,也是對外文化交流的歷史港口,藝術的各個門類都在此產生了諸多獨領風騷的大家和豐碩的藝術成果。這個地區之所以能夠出現層出不窮的藝術大家和藝術創作成果,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不斷涌現出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藝術創作人才。大灣區豐沛的青年藝術人才儲備為該區藝術發展的可持續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皮澤紅報道 8月27日,廣州迎來了“第四屆大灣區生活藝術節——暨“在河之洲”2021灣區當代藝術聯展”的開幕式。本次展覽由郭赟和徐喬斯聯合策展,是祥山藝術館“時間的河——2021灣區當代藝術聯展”的巡展。本次展覽在原參展藝術家的基礎上,帶來了一批新參展藝術家及藝術小組的最新創作,匯集了17位(組)藝術家的30余件作品,涵蓋繪畫、雕塑、裝置、影像等多種形式,從一個側面呈現灣區當代藝術創作的風貌和發展趨勢。
以虛擬藝術為研究方向的01小組帶來機器人裝置作品《機體之殤》,探討未來在科技的發展下人的自身發展問題;擅長打破固有創作方式的二打六小組通過收集農民工用過并遺留在“鬼城”的物件,用建筑材料(水泥)的方式來重新雕塑,通過行為行動的方式和藝術實踐,引起人們對當下環境、社會和世界的認知與反思;科幻小說《以太》字句,印有世界、人類和垃圾圖像的1200張明信片,共同組成黃詠瑤的“我上傳故我尚存”系列裝置作品,與當下信息和圖像大爆炸對抗;許錦龍以致敬杜尚的小便池,重塑人們認知中的物,讓藝術啟發關于物、關于生活的無限感知,探索未來生活與個體間的更多可能性……與時俱進、充分利用不同媒介特性的大膽創新,在展覽中歷歷可見。這些作品讓人看到互聯網時代藝術呈現的新可能和新生代藝術家別開生面的藝術思維,反映出創作者對于生活、時代、藝術以及這三者之間關系的新認識、新體驗。
活動的主辦方南沙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有關領導表示,大灣區作為中國當代藝術的重要陣地,也是對外文化交流的歷史港口,藝術的各個門類都在此產生了諸多獨領風騷的大家和豐碩的藝術成果。這個地區之所以能夠出現層出不窮的藝術大家和藝術創作成果,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不斷涌現出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藝術創作人才。大灣區豐沛的青年藝術人才儲備為該區藝術發展的可持續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在互聯網新時代的大背景下,大灣區也在打造藝術創作的國際化中心平臺和全球的藝術品重要交易基地,新一代青年藝術創作人才就是其中最具價值的一環。”大灣區國際藝術品保稅產業中心董事長楊眉坦言,此次展覽旨在承繼當代藝術之拓展精神,因而精選一批勇于精進的青年藝術家參展,力求彰顯當今灣區藝術新生力量的崛起。
本次展覽匯聚的是一批生于70-90年代典型而突出的青年藝術家,他們崛起于新世紀之初,是具有時代斷裂性意義的新一代。變化的現狀環境與不確定的未來成為他們必須每天面對的現實,藝術對于他們而言不再是為了追求虛幻崇高的工具,而是讓自己從容應對日常的方式。因此,他們的創作更多回到了個人基點,以藝術去記錄自己的內心漂移、生活態度和日常經驗。他們的作品一方面暗示著今天社會充滿變化與不確定的現狀,另一方面又極為敏銳地指向這種不確定所引發的不安。這些透過個體而呈現的“外界鏡像”,成為我們獲知他們的所思所想、進而確知時代變化的視覺證據。
此次展覽將持續至9月20日。
責任編輯:呂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