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鄉寧:黨建引領村企共建 助推鄉村振興
摘要:鄉寧縣鄉村振興局黨組書記、局長董鋤云向中國經濟導報記者介紹,今年以來,鄉寧縣棗嶺鄉馱澗村以“黨建引領,村企共建”為思路,以黨員為先鋒,以廣大群眾為根基,將資源優勢轉化為資金、產業、發展優勢,成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金鑰匙”。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荊文娜 崔志強
“村看村、戶看戶,農民看黨員、黨員看支部”,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工作的基礎,是黨聯系廣大農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近年來,山西省臨汾市鄉寧縣穩步推進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和“雙百”建設,激發黨組織帶頭人、黨員、人才三支隊伍活力,聚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鄉寧縣鄉村振興局黨組書記、局長董鋤云向中國經濟導報記者介紹,今年以來,鄉寧縣棗嶺鄉馱澗村以“黨建引領,村企共建”為思路,以黨員為先鋒,以廣大群眾為根基,將資源優勢轉化為資金、產業、發展優勢,成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金鑰匙”。
馱澗村黨支部書記李金玉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她來自農村,有著深厚的農村情節和農業情懷,曾經經營過企業。通過與村民們交流她發現,村子貧窮落后的原因主要是產業結構單一、管理技術落后、產業鏈條短、一家一戶單打獨斗缺乏議價能力,抗風險能力差。于是,她下定決心返鄉帶領村民們共謀發展。
據了解,馱澗村以黨建為引領,產業為抓手,制定馱澗村產業發展規劃,壯大村集體經濟,奠定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新格局。李金玉介紹,圍繞“園區(生態有機農業園區)+中心(農民服務中心)”,當地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打造蘋果、西紅柿、南瓜種植基地,配套冷庫,延伸西紅柿醬、藥茶等加工鏈條,促進三產融合,實現共同富裕。
“我們投資近1600萬元,建設6000平方米農民服務樓,主要用于周邊群眾餐飲、住宿,農民培訓、電商直播,配套農產品展銷、農民圖書室、農村電商綜合服務中心、農民培訓中心、法律援助等。”李金玉表示,農民服務樓建成兩年來,已培訓新型職業農民近20期1000余人,開展日常蘋果管理技術培訓超2000人次。不僅如此,有了新建的冷庫,蘋果銷售價格穩步提升,幫助周邊果農增收超過1000萬元。此外,該村還與兩家大學和科技公司合作,打造黃河生態樣板區,積極溝通新建瓦渠自然村至沿黃旅游公路主線接通工程,為沿黃生態樣板區建設架起橋梁,吸引陜西、壺口瀑布、山西全省等地客流,拉動經濟發展,為當地農產品銷售打開通道,助力高質量轉型發展。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在馱澗村了解到,如今,在李金玉的帶領下,2020年該村人均收入9100元。馱澗村探索股份制運營模式后,由龍頭企業、村社一體合作社、村集體等共同建設美麗鄉村、運營集體資產,村民享有20%左右的利潤分紅,村集體享有10%的利潤分紅,在改善人居環境的同時,既提升了基層組織力,又調動了廣大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積極性。
農村發展沒有產業作支撐,集體經濟收入就沒有保障,百姓生活也將缺乏可靠來源。在龍鼻村中國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在村委主任白金峰的帶領下,2020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15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破1.2萬元。鄉寧縣扶貧開發中心主任鄭鴻達向中國經濟導報記者介紹,這都是因為2014年11月,已經外出經商多年的白金峰決定回村競選村委主任,帶領龍鼻村活出個新樣子。
白金峰籌劃以村集體名義成立鄉寧縣眾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決定依托自然土地優勢,發展高效生態農業。他個人先后墊資800余萬元,大力開發集體閑置土地,先后復墾平整土地600畝,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園,采取“支部+公司+農戶”模式運轉,由支部牽頭,公司經營運作,鼓勵農民用土地和資金入股,變資源為資產、資金為股金、農民為股民,分配方式為集體留存20%、貧困戶10%、其他農戶70%,形成共同收益的產業新業態。
“白支書帶領大家發展的產業基地,吸納了42名貧困戶在內的300余戶農民務工增收。我們蔬菜水果采摘園使20名婦女實現穩定就業,年均收入2.7萬元。”采摘園負責人白玉平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現如今,走進龍鼻村產業示范基地,100畝矮化密植蘋果、40畝觀光采摘園、150畝中藥材基地、10畝人工智能蔬菜水果溫室大棚、735畝玉露香梨連片示范區等映入眼簾。每到收獲季節,瓜果飄香、沁人心脾。如今的龍鼻村摘掉了窮帽子,百姓鼓起了錢袋子、過上了好日子,一個美麗宜居宜農宜業的新龍鼻在鄉村振興大道上闊步前行。
責任編輯:呂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