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導報現場 正文

山西陵川:以工代賑發揮出“乘法”效應

2021-09-02 10:06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山西陵川 以工代賑

摘要:一是積極整合其他涉農資金。連續3年整合其它涉農資金650萬元,大力實施丈河村片區環境綜合整治,鋪設雨污水管網10千米,修建污水處理站1座,巷道硬化1萬平方米,整修公共文化廣場2000平方米,配備健身器材20余套,村內基礎設施得到有效改善,人居環境顯著提升,吸引八方游客紛至沓來。2020年,丈河村接待游客10萬人次,旅游收入達到600多萬元,較2017年分別增長43%、52%。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 程暉

山西省陵川縣丈河村自然風光秀美,四周群山聳立,廖東河繞村而過,森林覆蓋率高達81%,特色景點鑲嵌其間,生態康養旅游開發潛力巨大。曾經的丈河村由于廖東河蓄水能力差,無法形成有效的河流水域生態景觀,既留不住八方游客,也不利于農林文旅康產業融合發展,當地群眾抱著“金飯碗”卻過著窮日子。2018年以來,陵川縣聚焦制約丈河村發展的痛點難點堵點,以高質量實施以工代賑項目為契機,充分整合省級以工代賑資金和其他涉農資金1672萬元,推進丈河村河道治理和片區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深度挖掘生態旅游開發及森林康養資源,有效銜接鄉村振興,先后榮獲“中國傳統古村落保護村”“全國生態文化村”“中國慢生活休閑體驗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和“全國文明村”等稱號。

 
圖為山西陵川縣以工代賑項目施工現場。國家發展改革委振興司/供圖

堅守賑濟初衷,以工代賑夯實脫貧基礎

2018~2020年,陵川縣連續三年累計投入省級以工代賑資金1022萬元,對丈河村廖東河3.54公里環村河道進行治理,打造了5.6萬平方米的河道水面生態景觀。項目實施過程中,陵川縣把項目實施和脫貧攻堅統籌謀劃,把組織群眾務工、獲取勞務報酬、增強自我發展能力、激發內生動力作為以工代賑項目建設的根本要求,堅守以工代賑初衷,高質量組織實施項目建設,進一步夯實脫貧攻堅基礎。

一是廣泛組織動員群眾務工。充分發揮基層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全面摸排、廣泛組織項目區內群眾參與務工,累計組織丈河村86名群眾參與務工,占務工總數的63%,其中吸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和其他低收入人群等重點人群32人。

二是及時足額發放勞務報酬。將勞務報酬發放作為工程竣工驗收的重要考核內容,及時向社會公告公示項目支出情況,累計發放勞務報酬356萬元,人均增收約2.3萬元。

三是強化務工勞動力技能培訓。采取“培訓+上崗”的方式,對參與務工群眾有針對性的開展就業崗前培訓、以工代訓和短期技能培訓。通過連續實施三年的以工代賑項目,幫助18名務工群眾從普工轉變為技工,工作技能有了質的提升,日均工資從108元提升到220元。同時,幫助23名務工群眾熟練操作中小型機械,有了一技之長。

四是建立健全村級公共設施管護長效機制。因地制宜強化以工代賑工程的后期管護工作,開發河道清理、環境保潔、森林防護等公益性崗位21個,每個公益崗位年均工資約6000元,有效緩解了丈河村低收入群眾就業難題。

發揮“乘法”效應,多措并舉構建發展框架

陵川縣充分發揮以工代賑工程“乘法”效應,積極整合其他涉農資金,加強與科研院所產學研深度合作,推動引資和引智相結合、科技成果研發與推廣示范相結合,多措并舉構建發展框架,推動丈河村農林文旅康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蓬勃發展,當地人的“金飯碗”盛上了“香餑餑”,丈河村變成了多業融合發展的“聚寶盆”。

一是積極整合其他涉農資金。連續3年整合其它涉農資金650萬元,大力實施丈河村片區環境綜合整治,鋪設雨污水管網10千米,修建污水處理站1座,巷道硬化1萬平方米,整修公共文化廣場2000平方米,配備健身器材20余套,村內基礎設施得到有效改善,人居環境顯著提升,吸引八方游客紛至沓來。2020年,丈河村接待游客10萬人次,旅游收入達到600多萬元,較2017年分別增長43%、52%。

二是創新同科研院所合作模式。充分發揮集體經濟組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致力引進智囊智庫,推動鄉村高質量發展。陵川縣與山西農業大學簽訂校地共建鄉村振興示范村協議,充分發揮山西農業大學科技人才、科技成果、多學科專業等優勢,設立丈河科技示范與鄉村振興專家大院、“農林文旅康”科技工作站、培訓中心等,開展休閑康養農業、康養果園、康養生態蔬菜園、生態養殖、農業廢棄物資源再利用、數字鄉村建設等多領域科技示范,把丈河村打造成山西農業大學教學實踐基地。通過舉辦攝影、書畫、征文、踏青等活動,不斷擴大丈河村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讓丈河村成為留得住鄉愁,寄寓著鄉戀的地方。

三是新型合作經營主體不斷涌現。聚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探索建立“村集體經濟組織+企業+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引進山西耕讀苑生態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晉城南太行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晉城市國投等多家企業到丈河村投資興業,并將以工代賑項目形成的固定資產折股量化到企業,發展康養旅游接待。同時,鼓勵當地農戶采用房屋出租、置換等方式,盤活土地、宅基地、林地等資產資源,實現了項目資金變資產、經營資產變資本、受益農民變股民的“三變”效應,僅流轉土地一項,每年能為群眾帶來55萬元的流轉收入,戶均增收2600元。通過典型示范和引領帶動,丈河村現已發展特色新產品銷售戶8家、農家樂11家、新型專業合作社13家,帶動發展68戶農戶,2020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萬元。

責任編輯:呂婭丹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