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綠債市場:去年發展放緩,今年強勢反彈
摘要:報告顯示,2020年12月,全球綠色債券市場累計發行金額超過1萬億美元。盡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但2020年全球綠色債券市場的發行總量仍達到2932億美元,刷新了年度紀錄,較2019年增長了9%。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 邵鵬璐
近日,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BI)、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中債研發中心在匯豐銀行的支持下,舉辦了《中國綠色債券市場2020研究報告》發布會。該報告還得到了英國加速氣候轉型合作伙伴計劃(UKPACT)的支持。
![]() |
潛在符合氣候債券倡議組織定義的中國綠色債券規模 數據來源:氣候債券倡議組織 |
報告顯示,2020年12月,全球綠色債券市場累計發行金額超過1萬億美元。盡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但2020年全球綠色債券市場的發行總量仍達到2932億美元,刷新了年度紀錄,較2019年增長了9%。
中國仍然是綠色債券發行規模最大的國家之一,但新冠肺炎疫情對2020年中國綠色金融領域產生了較大影響,境內外發行量同比均有所放緩。氣候債券倡議組織市場數據主管孟祥瑞表示,2021年中國綠色債券市場反彈勢頭良好,上半年境內外綠色債券發行總量為376億美元,同比增長58%。這一數字已達到2020年全年發行總量的近85%,而且這一強勁反彈的勢頭將在2021年下半年持續。
貼標綠色債券目前占比較小
增長潛力巨大
過去6年,中國一直是全球最大的綠色債券市場之一,但2020年經歷了起伏。中國綠色債券在境內外市場的發行總量達到約2895億元人民幣(440.7億美元),較2019年的3860億元人民幣(558億美元)減少了21%;其中,在岸發行量為2349億元人民幣(363億美元),較2019年減少了13%;離岸發行量也下降了38%至546億元人民幣(78億美元)。貼標綠色債券目前在中國總體債券市場的占比仍小于1%,增長潛力巨大。
2020年5月下旬,更新后的《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0年版)(征求意見稿)》剔除了化石燃料,使中國的綠色金融分類體系更接近國際標準(例如新的歐盟《可持續金融分類方案》和《氣候債券分類方案》)?!毒G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1年版)》于2021年4月正式發布,使不同分類標準進一步統一,提升了國際投資者的信心。然而,中國國內綠色債券指引與國際定義仍存在差異:例如,一些國內綠色債券指引仍允許綠色債券募集資金用作一般營運資金。
以《氣候債券倡議組織綠債數據庫方法論(2020年版)》為篩選方法,同時符合中國和氣候債券倡議組織定義(以下簡稱“符合CBI定義”)的中國綠色債券規模為1575億元人民幣(238億美元),而另外的1320億元人民幣(202億美元)僅符合國內綠色定義。隨著綠色債券標準的統一和透明度的提高,符合CBI定義的綠色債券規模有望繼續增長。
北京京能清潔能源是2020年中國最大的綠色債券發行人,發行總量為150億元人民幣(21億美元)。這是非金融企業首次成為最大發行人。
2020年,共有16家中資機構在境外市場發行綠色債券,發行總量為546億元人民幣(78億美元)。盡管發行量較2019年的875億元人民幣(125億美元)減少了38%,但其中11家機構是首次在境外市場發行綠色債券。
境外市場發行的綠色債券中,大多數(86%)以美元計價,其次是歐元(7%),再次是人民幣(5%)。香港交易所仍然是中國離岸綠色債券的最大上市交易所,占2020年離岸發行總量的54%。倫敦證券交易所和新加坡證券交易所則分別是中國離岸綠色債券的第二和第三大境外市場。綠色建筑是境外綠色債券投向的最大領域(35%),其次是低碳交通(29%)。
半數存量氣候相關債券將到期
可發行貼標綠色債券再融資
報告顯示,中國的未貼標氣候相關債券存量為3250億美元,占氣候債券倡議組織確定的全球未貼標氣候相關債券總量的36%。大部分未貼標氣候相關債券來自交通領域,其中以鐵路公司發行的債券為主。
中國承諾到2060年實現凈零排放,這將需要轉變能源模式,大幅改變能源生產結構。有雄心的碳中和承諾還需要數萬億元私營部門資本來支持綠色和轉型活動。中國債券市場的規模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填補氣候相關資金的缺口。因此,通過貼標綠色債券擴大氣候融資將是中國推進落實其凈零排放目標的關鍵途徑之一。
鐵路債券在中國未貼標氣候相關債券中占主導地位。中國鐵路總公司是最大發行人,累計發行了2301億美元的氣候相關債券,占全球氣候相關債券總量的25%,在中國則占71%。
能源是第二大未貼標氣候相關債券主題。能源是中國僅次于交通的第二大氣候相關債券主題,約占氣候相關債券發行總量的15%(485億美元,37家氣候相關發行人);水資源債券占發行總量的3%(106億美元,22家氣候相關發行人);廢棄物債券約占發行總量的1%(24億美元,13家氣候相關發行人);土地使用和農業債券也占發行總量的1%(22億美元,3家氣候相關發行人)。
氣候債券倡議組織表示,到2024年底之前,中國超過半數的存量氣候相關債券(56%)將到期。氣候相關發行人將可借機發行貼標綠色債券,為其債務進行再融資。大部分機會來自交通領域,其次是能源領域和水資源領域。另有697億美元債券將于2029年到期,這意味著自2025年起將涌現更多機會,尤其是對交通和能源領域的發行人而言。
一致、可靠的政策信號
仍是境內綠色債券規模增長關鍵
氣候債券倡議組織表示,對于中國的綠色債券市場而言,2020年是動蕩坎坷的一年,與其他國家一樣,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影響成為當務之急,并需要通過協調宏觀經濟政策、監管、制度和技術發展,探索疫情后的復蘇之路。
中國監管機構繼續通過一系列金融和監管激勵措施刺激市場增長,并尋求將中國綠色金融市場和全球資本市場進一步融合。2020年見證了重要的市場整合,國內綠色債券標準實現了期待已久的統一和更新,這將提高中國綠色債券對境外投資者的吸引力,并為中國與其他國家和地區更好地協調氣候債券分類方案鋪平道路。
除了綠色債券領域,其他貼標債券市場的潛力得到進一步釋放,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相關債務工具的發行量激增,碳中和債券、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和社會債券等一系列新產品指日可待。
盡管如此,中國與國際的綠色債券標準之間仍存在差異,這可能會影響外國投資者的熱情,而國際投資者仍需增強對中國市場碳中和及轉型債券等新興產品的了解和信心。
展望未來,氣候債券倡議組織表示,政府釋放一致、可靠的政策信號,仍是中國境內綠色債券發行量持續、健康增長的關鍵,但市場利益相關者需要跟上債務工具迅速發展和激增的步伐。外部審查機構、承銷商等貼標債券市場的重要“把關人”也需要堅持高標準。
責任編輯:呂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