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資產投資破千億!北京城市副中心多個重大項目助推京津冀協同發展
摘要:一年來,北京城市副中心深入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通州區與河北省廊坊市“北三縣”一體化發展取得新成效。
中國發展網 記者成靜
2021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全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00.6億元,建安投資470億元,排名居于北京市第一,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值得注意的是,一年來,北京城市副中心深入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通州區與河北省廊坊市“北三縣”一體化發展取得新成效。
重大交通工程推動京津冀協同率先突破
據北京城市副中心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副中心工程辦主任王承軍介紹,目前,副中心多項工程正在進行,“軌道上的京津冀”越來越完善。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是亞洲最大地下綜合交通樞紐,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區,該工程于2019年底開工建設,計劃2022年年底累計完成工程總量的40%,主站房區域部分主體結構可實現完工,進入二次結構及裝飾裝修階段。
據王承軍介紹,預計2022年2月和4月東六環入地工程雙線盾構機順利下穿北京城市副中心站,下穿工程完成后,副中心站將進入全面建設階段,預計于2024年底竣工投入使用。“項目建成后,從這里可1小時直達雄安新區,15分鐘直達首都國際機場,35分鐘直達大興國際機場。副中心站將成為綠色生態、舒適宜人、站城一體、產城融合的門戶型智慧交通樞紐典范,成為‘軌道上的京津冀’的重要支點。”王承軍說。
另外,北京的東六環改造工程預計2023年底完工。建成后,北京城市副中心12條規劃道路、5條現狀道路將實現東西向貫通,可有效緩解東六環交通壓力,使通州城區與副中心行政辦公區融為一體,對促進京津冀區域交通協同發展,提升北京市交通服務水平,構建綜合交通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廠通路(北京段)從通州區春明路至北京市界,經潮白河跨河橋,與廠通路(河北段)相連,全長約7千米,雙向四車道。其中,公路段全長5.3公里,已于2021年底實現北京市公路段與河北段同期開工,正在努力推進建設工作。計劃2022年3月完成潮白河大橋招標,實現廠通路全線進場施工,整體工期4年,未來廠通路的開通將成為大廠回族自治縣進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又一重要聯絡通道,標志著北京城市副中心與河北廊坊北三縣交通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向縱深邁進。
另外,軌道交通22號線(平谷線)項目西起CBD區域東大橋站,東至平谷新城,途經朝陽區、通州區、平谷區以及河北省三河市,是北京與河北之間首條跨省地鐵線路。其中,通州區界內線長15.6公里,包括6個車站,2021年內北京段和河北段先后開工建設。計劃2022年底前政務中心站和政務中心東站完成車站主體結構建設,完成工程總量的25%。全部工程預計2025年底完工,建成后,將有效保障跨市域公共交通線路常態化運行,助力京津冀城市交通一體化建設。
還有,京唐城際鐵路開通在即。這條鐵路是服務于環渤海及京津冀地區的一條具有重要意義的城際高速鐵路。暫設線路起點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終點位于河北省唐山站,線路全長148.74千米,共設置車站8座。計劃在今年5月份完成架梁,6月中旬實現軌道貫通后啟動聯調聯試,將在今年內開通。京唐城際鐵路開通后,一方面可以提升通道運輸服務水平,同時也與周邊快速客運網共同形成京津冀地區軌道交通網絡,構建“軌道上的京津冀”,帶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在交通領域率先突破。
民生項目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支撐
除了交通領域,一些重大的公共服務項目也取得重要進展。據介紹,截至2021年底,于2019年3月開工的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新校區項目中建筑面積達到4萬平方米的北區學生宿舍一期已經竣工驗收,社會與人口學院樓、北區學生宿舍二期及食堂、西區學部樓一期項目已實現主體結構封頂,北區學部樓等四個新建項目已按計劃在2021年內開工。新校區一期計劃于2023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首批8000名學生屆時將入住新校區。據介紹,這座新校區建成后預計將成為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區域內唯一一所全國重點高校,對貫徹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推進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促進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具有重要示范意義。
另外,位于通州區宋莊鎮的北京安貞醫院通州院區建設規模37萬平方米,設置床位1300張,將是北京市單體面積最大的醫院院區。據介紹,該項目主體結構封頂正在進行二次結構裝修,2022年計劃完成室內二次結構的施工、屋面工程的施工、外幕墻工程的施工、電梯的安裝以及機電管線的安裝;地下室裝修工程完成80%,機電設備安裝完成50%,地上普通裝修完成50%,地上精裝修完成40%;并逐步推進各醫療專項、室外景觀和小市政的施工,計劃2024年12月竣工。項目建成后,將為城市副中心、通州區百姓提供優質綜合醫療服務,大大提升城市副中心的急診救治能力。
為疏解非首都功能,優化醫療衛生資源布局,北京首都兒科研究所將在宋莊鎮新建院區,占地200畝左右。今年上半年進行土護降施工,預計4月底前取得項目建議書批復(代可研),5月初啟動主體結構的施工、監理招標創造條件,6月底前施工總包單位進場施工。首兒所通州院區將打造成國際化兒童醫療中心、國家級兒童保健中心和國際一流的兒科醫學創新中心,未來將承擔首都東部應急醫療任務,有效補充城市副中心兒科資源短板,為嬰幼兒就診提供醫療保障。
今年將投資76億元用于京津冀協同發展支撐項目
據北京城市副中心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通州區委副書記、區長孟景偉介紹,2022年,城市副中心計劃安排固定資產投資項目426個,固定資產投資1000億元以上、建安投資520億元左右。其中,京津冀協同發展(承接中心城區疏解和北三縣一體化發展)支撐項目23個、計劃投資76億元。
孟景偉介紹說,今年重大工程行動計劃編制的思路及原則中將更加突出協同發展,建設通州區與北三縣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將牢牢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加強對中心城區疏解功能的承接和提升,強化與中心城區的快速交通聯系。深入落實“四統一”要求,充分發揮副中心京津冀協同發展橋頭堡的輻射帶動作用,從更大視角、更大范圍抓好城市副中心建設,持續推進區域交通一體化,抓好交界地帶生態環境保護,深入推進產業協同分工與聯動發展。
“我們將努力創造“城市副中心質量”,打造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高質量樣板和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與河北雄安新區形成北京新的兩翼,為建設和諧、宜居、美麗的大國首都作出貢獻。“王承軍說。
責任編輯:成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