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備200年一遇防洪能力 水利給雄安新區帶來巨變
摘要:2018—2021年,白洋淀年均入淀水量7.7億立方米。
中國發展改革報訊 記者成靜從水利部了解到 4月1日,是雄安新區設立五周年的日子。五年來,水利部始終堅持把支持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發展作為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政治責任,全力推進雄安新區水安全保障能力建設。2018—2021年,白洋淀年均入淀水量7.7億立方米。如今,白洋淀水位持續保持在生態水位保障目標6.5米以上,水質由2017年的V類好轉為2021年的IV類。2021年底,雄安新區淺層地下水水位較2019年底平均上升3.36米,深層地下水水位平均上升3.97米。
據水利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雄安新區剛一設立,水利部就第一時間啟動雄安新區水安全保障方案編制工作,并批復了大清河流域綜合規劃。水利部還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河北省人民政府聯合印發實施河北雄安新區防洪專項規劃,確定了雄安新區防洪標準、防洪體系布局和防洪骨干工程建設任務。并商國家發展改革委,將雄安新區骨干防洪工程納入國家重大項目,加大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力度,加快推進防洪工程建設。如今,雄安新區環起步區南拒馬河右堤、白溝引河右堤、萍河左堤、新安北堤等4項工程基本完工,具備200年一遇防洪能力。
為了保證建設期間的用水需求,水利部還通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天津干渠向雄安新區供水。在下達2021—2022年度水量調度計劃時,單獨分配雄安新區供水指標4300萬立方米,并納入河北省供水計劃統一下達。截至2022年3月,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累計向雄安新區供水5647萬立方米,其中2020—2021年度供水2260萬立方米,有效保障了雄安新區城市生活和工業用水安全。
另外,水利部還統籌當地水和引江水、引黃水向白洋淀實施生態補水,2018—2021年向白洋淀及白溝引河、瀑河、孝義河、潴龍河、唐河等入淀河流年均實施生態補水近12億立方米,其中引江水年均達5.2億立方米,白洋淀年均入淀水量7.7億立方米,補水成效顯著,白洋淀水位持續保持在生態水位保障目標6.5米以上,水質由2017年的V類好轉為2021年的IV類,部分月份達到Ⅲ類,水質明顯好轉,淀區生態功能逐步恢復。2021年底雄安新區淺層地下水水位較2019年底平均上升3.36米,深層地下水水位平均上升3.97米。
責任編輯:成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