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導報現場 正文

京杭大運河全線水流貫通

2022-04-29 19:17 中國發展網 成靜
京杭大運河

摘要:4月28日10時,位于山東德州的四女寺樞紐南運河節制閘開啟,岳城水庫水經衛運河與南水北調東線北延工程水、引黃水匯合,進入南運河;位于天津靜海區的九宣閘樞紐南運河節制閘開啟,南來之水經南運河與天津本地水匯合;此前,北運河水和天津本地水匯合,與南運河水在天津三岔河口交匯;至此,京杭大運河全線水流貫通。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成靜報道 4月28日10時,位于山東德州的四女寺樞紐南運河節制閘開啟,岳城水庫水經衛運河與南水北調東線北延工程水、引黃水匯合,進入南運河;位于天津靜海區的九宣閘樞紐南運河節制閘開啟,南來之水經南運河與天津本地水匯合;此前,北運河水和天津本地水匯合,與南運河水在天津三岔河口交匯;至此,京杭大運河全線水流貫通。

此次京杭大運河全線貫通補水通過優化調度南水北調東線北延工程供水、引黃水、本地水、再生水及雨洪水等水源,向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707公里河段進行補水,預計補水量5.15億立方米。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四省市,8個地級行政區,41個存在地下水超采問題的縣。預期達到三個目標:一是減少開采地下水。從大運河引水,有序實施農田灌溉,置換天津靜海區、濱海新區,河北滄州、衡水等市約60萬畝耕地的地下水灌溉用水。二是回補地下水。各補水水源向途徑的漳河、溫榆河、七一河等河道補水,補水河道總長達到1230公里(包括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707公里),水流通過河床入滲,對沿線地下水進行回補,補水河道周邊地下水水位回升或保持穩定。三是京杭大運河全線水流貫通。相對2021年同期,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河道有水河長增加約112公里,水面面積增加約9.5平方公里,改善運河水資源條件,促進運河生態環境復蘇,并為實現“十四五”大運河主要河段基本有水的目標積累經驗。

截至 4 月 27 日,已累計向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河段補水 26362萬立方米,完成計劃補水量的 51%。其中,密云水庫累計補水 2449 萬立方米,岳城水庫累計補水 6249萬立方米,東線北延工程累計補水 7580 萬立方米,潘莊引黃工程累計補水 2329萬立方米。發揮運河輸水供水功能,向沿線提供灌溉、生態用水,天津市累計引出2221萬立方米,用于4.8萬畝農田灌溉;河北省累計引出 2044 萬立方米,其中1450 萬立方米用于10.2 萬畝農田灌溉,594萬立方米用于向衡水湖生態補水。

京杭大運河歷史悠久、工程浩大、受益廣泛,是活態遺產。同時,京杭大運河具有防洪排澇、輸水供水、內河航運、生態景觀等功能。然而受歷史演變、人類活動和氣候變化影響,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段的一些河道斷流。近年,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段水資源嚴重短缺,水生態損害、水環境污染等問題仍十分突出。

習近平總書記就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治理、復蘇河湖生態環境、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等做出重要講話指示批示,要求從實現長治久安的高度和以對歷史負責的態度修復華北平原地下水超采,確保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成為優化水資源配置、保障群眾飲水安全、復蘇河湖生態環境、暢通南北經濟循環的生命線,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為充分發揮南水北調工程綜合效益,推進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和河湖生態環境復蘇,改善大運河河道水系資源條件,恢復大運河生機活力。經水利部黨組認真研究,水利部會同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四省市人民政府開展京杭大運河2022年全線貫通補水工作,并于4月14日正式啟動。(完)

責任編輯:成靜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