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社區建設維度推動鄉村振興 《中國鄉村未來社區評價標準》團體標準審定會圓滿召開
摘要:《中國鄉村未來社區評價標準》是首個鄉村未來社區建設領域的全國性團體標準,也是第一份聚焦社區建設維度推動鄉村振興的標準化文件。該標準由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立項,北京未來人居技術研究院提出,2021年6月正式于國家標準委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完成公示和備案,在歷經18個月和數次修正后最終形成送審稿。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白雪報道 近日,《中國鄉村未來社區評價標準》團體標準審定會暨編委會第三次會議以線上線下形式召開。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鄉村振興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原農業部常務副部長尹成杰,住建部村鎮司原司長李兵弟,中國農科院原副院長、貴州省原省長助理章力建,中央黨校教授徐祥臨,中科院地理所博導蔡建明,北京市農村經濟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杜力軍,中農生態農科院院長朱立志等7位評審專家出席評審會。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黨委書記殷學斌、副秘書長兼標準化委員會主任鄭華林、副秘書長張士謹、副秘書長徐忻、標準化委員會副主任蘇寶塍等相關領導,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領導及40余位編委會成員線上出席會議。
《中國鄉村未來社區評價標準》是首個鄉村未來社區建設領域的全國性團體標準,也是第一份聚焦社區建設維度推動鄉村振興的標準化文件。該標準由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立項,北京未來人居技術研究院提出,2021年6月正式于國家標準委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完成公示和備案,在歷經18個月和數次修正后最終形成送審稿。
與會評審專家對編委會的工作給予高度評價和肯定,并一致認為在我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大背景下,該標準對于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鄉村社區建設,推動鄉村振興在基本單元的高質量發展,實現農村基本具備現代化生活條件,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均具有示范性和引導性作用。
尹成杰表示,《中國鄉村未來社區評價標準》作為全國首份聚焦社區建設、推動鄉村振興的標準化文件,具有重要意義、具有創新性和現實需求性,填補了中國鄉村社區建設標準的空白,具有很強的持續性、針對性,有助于推動建設中國特色的農業強國、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有助于推進全面鄉村振興的各項任務和目標在鄉村基本單元的落實,并提出以下建議:一是要緊扣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進一步完善標準;二是指標體系要盡可能增加量化指標,指標設置要考慮到“十四五”時期乃至2035、2050年,通過量化指標反映不同階段的發展水平;三是發布后要動態完善標準,根據不同時期和不同需求漸進式逐步完善修訂和升級。
李兵弟在評審中提出,該標準有重點、有方法、結構科學規范合理,順應了各相關部門的要求,對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有較強的整合力,并建議:一是要完善個別指標評價的要點;二是要盡快公開發布并對標準進行廣泛的宣傳推廣和試點示范,做好經驗總結和修訂,適時升級為國家標準。
章力建指出,該標準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在我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背景下,是一個創新性的貢獻,應用前景無比廣闊。他建議:一是盡快做好標準試點和經驗總結,不斷完善標準內容,促進鄉村社區的可持續發展;二是緊跟中央相關重大戰略部署,適時更新標準。
徐祥臨表示,本標準框架完整,既體現了中央相關精神又體現了實踐經驗,有助于指導鄉村社區建設工作。他建議:一是重點領悟習近平總書記十八大以來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在標準中更好地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農村發展道路;二是進一步完善產業主題相關指標,以實踐檢驗和完善標準。
蔡建明講到,本標準對促進中國鄉村社區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有重要意義,是對中國式現代化鄉村未來發展路徑的有益探索。他建議:一是對標城市社區,梳理完善鄉村未來社區評價指標體系,實現城鄉社區標準接軌和融合發展,促進城鄉共同富裕;二是調整治理主題相關指標順序和進一步完善生態主題相關指標。
杜力軍表示,該標準具有首創性和前瞻性。他建議:一是進一步強化指標的基礎類和提升類評價要點的對應性;二是進一步精簡評價前置項,為更大范圍推動鄉村社區使用該標準提供指引。
朱立志表示,本標準既有實踐基礎又切中現實所需,建議標準要在科技引領和應用方面增加相關內容,同時進一步明確評價目的,評價同時需開展咨詢和實施指導,建議參考《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30年)》完善相關內容,并作為標準參考文獻。
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副秘書長兼標準化委員會主任鄭華林介紹,本標準編制歷時一年半,由農業農村部、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中國農科院、中國社科院、浙江省標準化研究院、清華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60多位專家、20多個參編單位與中國鄉村未來社區的首倡者、全過程咨詢機構北京未來人居技術研究院與SUC世優社中心的專家、衢江區人民政府等共同編制,體現了很高的水準,希望通過不斷完善和修正,讓這份標準能從中國走向國際。
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主任王金霞教授作為編委會代表進行了發言。
科促會人居委秘書長董文俊介紹了標準的試點推廣應用工作計劃。一方面,秘書處將持續征集來自全國18個省、4個直轄市、2個自治區的專家編委會成員的最新實踐經驗和意見,做好標準修編工作。另一方面,組織專家團考察編委會成員推薦的鄉村社區項目,舉辦標準解讀和培訓會,指導地方政府應用《中國鄉村未來社區評價標準》開展試點建設,助力各地實現全面鄉村振興。
會議最后,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理事、人居智庫工委會會長、北京未來人居技術研究院創辦人、本標準主要發起人李響講到,本次標準審定會和編委會會議的召開,不是編委會任務的結束,而是一個新的階段的開始。接下來,編委會將結合專家和編委意見進一步完善標準報批稿、在提請主管部門批準后,圍繞標準的推廣和試點建設,將籌備舉辦中國鄉村未來社區標準的全國“首發會”,在全國范圍選拔優秀的項目開展中國鄉村未來社區的試點,力爭將各地建設的第一個中國鄉村未來社區試點項目,打造成所在城市鄉村振興的最佳示范,所在省鄉村振興的扛旗項目、中國式現代化鄉村社區的范例。
他希望,在各地試點和驗證的基礎上不斷完善標準的修訂版,在3~4年之后,發布標準升級版,希望通過實踐和推廣,為全面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貢獻標準的支撐,為中國式現代化鄉村的實踐提供高品質的范例,為全球鄉村社區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責任編輯: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