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之城2023》報告:北上深廣仍領跑,杭州南京武漢蘇州成都追趕速度快
摘要:中國城市在完成城鎮化的初步目標之后,進入一個全新的高質量發展階段,發揮領先城市在區域城市群中的帶動、示范作用,促進不同區域間的均衡、協調發展,鼓勵城市的數字化、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等議題,將是未來城市發展的重點關注方向。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記者崔立勇報道
3月23日,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與普華永道聯合發布《機遇之城2023》報告?!稒C遇之城2023》觀察結果排在前四位的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這四個城市。其后十位依次是:杭州、南京、武漢、蘇州、成都、天津、青島、重慶、寧波、長沙。隨后是:無錫、香港、鄭州、廈門、西安、濟南、佛山、合肥、東莞、珠海。從觀察結果來看,城市的總體表現依然依托于其發展積累和各維度綜合表現。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繼續保持在中國城市中的領先優勢,杭州、南京、武漢、蘇州、成都、天津緊隨其后,正在逐步縮小差距,發展潛力不容小覷。
邁入2023年,盡管外部環境的挑戰和不確定性依然存在,但是尋求穩健的發展機遇、發掘經濟復蘇和增長的潛力,是當前中國城市的關注重點?!稒C遇之城》是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與普華永道合作出版的對中國城市進行全方位跟蹤觀察的研究報告,自2014年以來,已經連續發布10期。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秘書長方晉表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城市是現代化建設的‘火車頭’,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中心城市和城市群通過發揮規模經濟和集聚效應,已成為引領區域發展的動力源和增長極,成為我國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抓手。”
《機遇之城》的調研方法采用普華永道城市評估工具對選定的城市進行觀察。這個評估工具包括十個觀察維度,涵蓋經濟發展、社會民生、城市基礎設施、自然環境、人口、城市治理及城市影響力等多個層面。十個觀察維度下設5個變量,共計50個變量。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俞建拖表示:“今年是《機遇之城》報告發布的第十年,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與普華永道密切合作、共同努力形成了這一系列性的城市觀察成果,見證了中國城市逐步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期待雙方團隊能夠保持密切合作,持續為城市的決策者和投資者提供前瞻性的觀點和洞見,助力中國城市新的發展時期。”
普華永道中國市場主管合伙人梁偉堅表示:“多維度、多元化的創新推動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源動力,也是未來我們最為關注并將持續進行深入觀察分析的城市發展方向。回顧《機遇之城》報告這十年以來中國城市的飛躍發展和巨大變遷,我們非常榮幸能有機會深入觀察和見證這一歷史性的發展階段,希望我們對中國城市的觀察分析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城市管理者和投資者有所助益。”
《機遇之城2023》觀察城市范圍為51座,覆蓋了中國多個主要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和節點城市,如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山東半島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等。
普華永道中國交易咨詢合伙人金軍表示:“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是目前最具領先優勢的三大城市群,中心城市的發展帶動作用在未來一定時期內仍是關鍵的驅動力。中心城市的引領、示范作用對于其他區域中心城市的發展路徑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長江中游經濟帶、成渝雙城經濟圈等區域也在中心城市的帶動下快速崛起。這些區域經濟的振興和穩健發展,對于整體中國經濟的穩定向好發展是重要的支撐力。”
《機遇之城2023》的10個維度排名前五名的城市:
• 智力資本——廣州、北京、武漢、上海、南京
• 技術與創新——深圳、廣州、北京和上海(并列第3)、杭州
• 區域重要城市—上海、廣州、重慶、北京、成都
• 城市韌性——上海和香港(并列第1)、北京、深圳、杭州
• 交通和城市規劃——廈門、南京、佛山、蘇州、武漢和寧波(并列第5)
• 可持續發展——???、福州、廣州、惠州、深圳
• 文化與生活——上海、北京、杭州、廣州、蘇州
• 經濟影響力——香港、上海、北京、深圳、杭州
• 成本——唐山、呼和浩特、保定、石家莊、太原
• 宜商環境——深圳、上海、蘇州、杭州、北京
普華永道中國北部市場及北京主管合伙人周星表示:“京津冀城市群借助北京、天津的引擎作用,支撐區域整體發展,在‘技術與創新’、‘區域重要城市’、‘城市韌性’等維度中具有比較優勢。未來京津冀需要更好發揮‘一核’帶動作用,繼續推動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區‘兩翼’聯動發展,將京津冀協同發展向縱深推進,發揮三地互補性較強的優勢,共同致力于打造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
報告顯示,長遠來看,中國城市在完成城鎮化的初步目標之后,進入一個全新的高質量發展階段,發揮領先城市在區域城市群中的帶動、示范作用,促進不同區域間的均衡、協調發展,鼓勵城市的數字化、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等議題,將是未來城市發展的重點關注方向。
責任編輯:崔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