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將良好營商環境“宣之于口,化之于心”
摘要: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將塑造良好營商環境作為主體目標,不斷探索創新服務模式,優化激發企業活力,培育增強群眾口碑,各級干部將良好營商環境“宣之于口,化之于心”,走出了一條亮點紛呈的優化營商環境之路。
中國發展改革報、中國發展網記者成靜
良好的營商環境,如空氣、陽光和水,是一個地區經濟和社會生命中須臾不可離開的條件。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將塑造良好營商環境作為主體目標,不斷探索創新服務模式,優化激發企業活力,培育增強群眾口碑,各級干部將良好營商環境“宣之于口,化之于心”,走出了一條亮點紛呈的優化營商環境之路。
主打創新,政務服務“云直播”讓服務“更接地氣”
上午10點,正是辦事的高峰期,在宣化區市民中心進大門左轉的地方,卻有一群人圍在那里“看熱鬧”。走近一看,這里是一個臨時搭建的直播間,做直播的都是宣化區行政審批局的工作人員,他們正在為網友進行政務服務相關內容的直播講解。
宣化區行政審批局局長、政務服務中心主任楊生告訴記者,這個政務服務“云直播”平臺是今年6月5日才上線的,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已經直播了13場,直播瀏覽量超過了5萬人次。
談起設立直播間的初衷,楊生說,宣化區大力發展營商環境,作為市民大廳,當然是營商環境的橋頭堡。為了更好地增強市民的獲得感,讓企業、市民辦事更方便、省力,他們在借鑒它山之玉的基礎上,推出了政務服務直播間。“很多市民對辦事流程和要求不熟悉,導致在辦事的時候由于資料不齊、流程不清等原因走彎路、費時間。我們就想,現在抖音等視頻軟件這么普及,何不做個直播間,挑選一些與大家生活和工作關系最直接,最有用,也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再用最樸實的語言解釋給大家聽。這樣的話,企業和個人在辦事的時候就能清清楚楚一次解決了。”
秉持著這樣的理念,審批局拿出了一樓大廳最顯眼的一塊地方,用玻璃圍起來,簡單布置后就成為了直播間。每個來辦事的人都能路過這里,隨手掃碼即能關注。在這個9-10平米的透明直播間的墻上,記者看到,“行政有矩、服務無距”八個大字,為直播間平添了幾分莊嚴感。
“要創新服務,人才是第一位的。”楊告訴記者,為了進一步推進高層次政務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宣化區公開引進20名“985”“211”優秀高校畢業生充實到行政審批局。于是,審批局由楊牽頭,組建了政務服務改革創新工作專班。專班也真的不負重望,在兩周之內就推出了這個“直播+政務服務”新模式,這在河北省也屬于第一家。
畢業于山東大學的張靚堯就是專班的一員,她告訴記者,從直播間的布置到內容設定,到現場直播、后期維護,都是她和專班的同事們親力親為,一點一滴做起來的。而且,他們每個人都有一份固定的職能,做直播屬于“附加工作”,都是大家利用下班時間做的。“雖然辛苦,但是看到我們業務專員有趣的直播講解吸引了那么多市民的關注,并且廣受企業、群眾好評,我們的心里是美滋滋的。”張靚堯說。
“我們這是河北省第一家推出的政務服務直播平臺。不但是最早,我們還要做最好的,要將政務服務直播間打造成真正為百姓服務的平臺。”楊生表示。
主打體驗,市場群和走流程讓服務“更貼民心”
在宣化區,幾乎每一個辦企業的人手機里都有這樣一個微信群:**市場主體交流群。
這不是普通的微信群,而是今年2月10日,由宣化區委區政府專門下文設立的?!蛾P于建立市場主體交流群的通知》和《關于全面推進市場主體交流群建設工作的通知》要求按行業主管、區域屬地建立“8+21”市場主體交流群,即由發改、工信、商務、住建、審批等部門牽頭組建完善優質企業、規上工業、規上服務業、限上商貿業、建筑房開企業、新辦企業等8個行業市場主體訴求交流群;由21個鄉鎮、街道對應成立21個屬地服務工作群,完成4萬余戶市場主體全面覆蓋,實現審批監督和市場主體同平臺、無障礙交流,進一步暢通市場主體線上反映反饋問題渠道。同時,組建成立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參與,區政府常務副區長擔任群主,各級“一把手”為成員的“宣化區市場主體訴求解決交流群”,第一時間線上協調解決市場主體訴求中的難點問題,第一時間調度安排助企紓困等各項工作,用最短的時間解決最難的問題。
不僅如此,宣化區還扎實開展領導干部一線走流程活動,讓每一個領導干部都親自體驗企業群眾辦事的全過程全流程,換位思考、換崗工作,進一步提升思想認識,在“設身處地”中強化作風,在“融入角色”中改進方法,既當好服務員,又當好辦事員。
在“走流程”過程中,干部們要扮演好“四重身份”:
一是以企業群中身份“走流程”。采取親身辦、代理辦、陪同辦等形式,線下體驗從咨詢引導到表格填寫,從取號、排隊辦理到事項辦結,全程體驗辦事流程;線上體驗模塊設置、注冊登錄、提交申請、結果反饋等要素,看是否存在辦事不便、效率不高等問題,不斷優化辦事流程、提升服務水平,促進工作整體提升。
二是以服務人員身份“坐窗口”。到各部門審批窗口親自受理企業和群眾的審批服務事項,全流程參與審批服務,從中發現流程不優、運轉不暢等問題,切實體驗窗口人員工作態度、政策水平、服務能力,促進服務提質增效。
三是以執法人員身份“跟執法”。采取與行政執法人員共同踏勘現場、共同開展執法檢查、共同處結案件等形式,實地了解執法各環節工作,從中發現執法不規范、不公正等問題,促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四是以工作人員身份“處投訴”。在宣化區12345政務服務熱線運行中心,對工單轉辦派單、問題反饋、電話回訪等環節進行全流程體驗,提出優化機制運行,提升問題辦理效率的意見建議。
通過與企業“同處一群”,與群眾“同辦一事”,宣化區的干部們充分了解了企業和群眾的難事急事,第一時間改正流程,打通難點,讓難事不再難。
主打特色,營商環境讓基層治理“更見成效”
營造好的營商環境是鄉鎮街道等基層發展的重要保障,街道也常以優化營商環境行動作為提升基層治理、為民服務能力的重要抓手。
宣化區南關街道秉持為民服務理念,創新作為,打出了“一走一談一集市”服務品牌、“兩高一優”行政服務大廳、“一事一包聯”式服務等一系列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組合拳,培育了一片投資興業的沃土。
在采訪中,記者見到了南關街道辦事處書記楊文明。一談起營商環境,他就打開了話匣子,滔滔不絕地講起了自己的工作和計劃。
楊文明告訴記者,南關街道地處城鄉結合部,大部分居民來自外區縣,“三小”(小飯館、小地攤、小作坊)業態占比較大。而且,下轄好幾家大型綜合性商貿市場、建材城,小微企業非常多,日常服務工作比較瑣碎。為了更好地為轄區住戶服務,拿出符合轄區情況的特色方案,南關街道主動走訪企業,了解企業訴求,并召開企業座談,現場解決問題。“我們了解到這幾家大型市場有大量的辦證需求后,就迅速開通了集中經營性綠色通道,為轄區內3家大型綜合性商貿市場、2家建材城辦理執照112件。另外,通過座談,我們發現并解決了寶隆大廈、途鴻汽車服務公司等企業的訴求11件,打通了企業的‘痛點’和‘難點’。”
除了服務企業,南關街道還搭建了為民服務平臺,打造了讓轄區居民有口皆碑的“周末集市”。“我們的‘周末集市’選在地方比較大的小區里,賣菜的小攤主可以來這里擺攤,超市也可以來這里促銷,價格都很優惠。居民們在‘周末集市’可以買到價廉物美的生活用品和食品。而且,我們還利用集市人多的條件,在這里進行法制宣傳,并開展義診等活動。通過‘周末集市’,不但保障了民生,還增強了宣傳力度,居民們的反饋都非常好。”楊文明告訴記者,不僅如此,“周末集市”還是街道及時了解轄區民生問題的好渠道。在一次集市上,他們就得到了兩條民生問題線索,一個是一位獨自居住的老人,生活遇到很大困難。還有一個是某小區門口的公交車站牌非常遠,居民接送孩子上學放學極不方便。
“得到這些線索后,我們立刻進行調查核實,并且以最快的速度進行處理。第一件事,在核實了老人的情況后,我們已經安排了義工為這個老人提供送餐、探望、接送等服務。第二件事,我們已經和交通局、公交公司進行了聯系對接,下一步,這條公交線路將有所調整,公示結束后將站牌挪到居民方便的地方。”楊文明說。
責任編輯:成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