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導報現場 正文

科技“減污”協同“增綠” 環境修復新方案亮相服貿會

2023-09-06 09:58 中國發展網 白雪
科技“減污” 污染土壤修復 環境修復

摘要:近年來,各地加快推動城市更新,改善人居環境,對工業遺留土地實施污染土壤修復、風險管控和功能改造,打造成為城市新地標。在城市更新過程中,環境服務體現在方方面面,其中對污染土壤進行修復治理是前提條件。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白雪報道  2023年服貿會上,位于首鋼園12號館的工程咨詢與建筑服務專題展人頭攢動,在一座充滿科技氣息和生態元素的“城市生態島”模型沙盤前,不少觀眾駐足觀看,聆聽現場講解。據了解,這是北京建工環境修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建工修復”)專門為服貿會帶來的環境修復綜合服務解決方案。

建工修復今年3月入選國務院國資委“創建世界一流專精特新示范企業”名單,是北京市入選其中的唯一一家環??萍脊?。

“隨著公眾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人們對高質量環境的需求日益提升,環境服務業也從過去的解決突出環境問題,正在向點面結合、標本兼治轉變。”建工修復負責人介紹,“城市生態島”模型集成標準化的污染土壤集中處置“修復工廠”,先進的工業固體廢物磷石膏資源化利用生產線,在城市污染地塊實施風險管控后建成綠地公園,以及模擬自然生態原理實現污水凈化的功能濕地等,多維度生動展現了系統化環境修復服務新業態。

“新服務”讓城市更美好

近年來,各地加快推動城市更新,改善人居環境,對工業遺留土地實施污染土壤修復、風險管控和功能改造,打造成為城市新地標。在城市更新過程中,環境服務體現在方方面面,其中對污染土壤進行修復治理是前提條件。

“常規的污染土壤修復項目是比較分散的,在修復路線、質量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難以統一。”建工修復負責人表示,2021年,公司推出了區域級的污染土壤集中處置終端的服務模式,率先在南京燕子磯片區成功落地,建成了污染土壤與地下水修復應急處置中心。處置中心就像一座“修復工廠”,整合多項先進修復技術路線,與燕子磯新城規劃和地塊開發利用工作緊密銜接,為城市更新提供“一站式”環境修復服務,加快污染地塊再利用周期,提升了城市更新的效率。

在污染地塊分類管控相關政策引導下,城市規劃更加注重考量土地環境質量等因素,城市污染地塊再利用的方式不再局限于建筑高樓大廈,許多城市開展嘗試利用存量資源的騰籠換鳥和存量空間的留白增綠。

河南信陽農藥廠地塊位于城市中心區,土壤污染嚴重,再利用難度很大。建工修復結合城市規劃,綜合采取多種風險管控技術措施,在地塊上建成以工業文化和環境科普為特色的綠地公園,讓污染地塊更好融入城市功能,為市民群眾增添綠色開放空間,助力城市復興。

“新技術”擦亮綠色底色

綠色低碳、科技創新是今年服貿會進一步關注的前沿領域。建工修復緊跟國家環境保護重點任務,依托國家工程實驗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創新平臺,發揮專業服務能力,圍繞服務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開展技術創新,積極探索環境修復全鏈條定制化服務路徑。

以綠色科技為支撐,建工修復在云南昆明合作打造了先進的磷石膏資源化利用生產線,落地“固廢利用+礦山生態修復”新途徑、新模式,破解礦山修復填充料短缺的行業級難題,成功拓展磷石膏綜合利用產業鏈、產品群,年綜合利用磷石膏超百萬噸,實現減廢降碳,成為全國磷石膏用于生態修復的典型示范。

在服務京津冀生態保護方面,建工修復正在實施的天津市西青區王穩莊鎮水環境修復提升項目,成功開展“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實踐,兼顧自然恢復與人工修復,采用“移動床強化預處理塘+多聯生態滯留塘+復合垂直潛流濕地+多級表流濕地”組合工藝,打造占地面積約1300畝的人工濕地。目前,濕地主體工程基本建成,塑造了一個有韌性、可自我調節的水生態系統,實現保持水土、涵養水源、豐富生物多樣性等多種功能。

“十四五”期間,建工修復將持續打造污染防治、環境管理和產業融合的綜合解決方案,構建更具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服務模式,做好“減污、降碳、擴綠、增長”的環境服務“加減法”,努力創建世界一流專精特新示范企業。

責任編輯:白雪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