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促會:仲裁工作需推動國際仲裁和科技創新“雙向奔赴”
摘要:要積極構建面向全球、覆蓋廣泛、精準高效的仲裁服務體系,以高質量海事商事仲裁工作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促進全球供應鏈開放合作。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楊虹報道 6月27日,2024中國海事商事仲裁高級別對話會在北京舉辦。中國貿促會會長、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主任任鴻斌與表示,國際供應鏈是當前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議題,仲裁在護航國際供應鏈穩定暢通中大有可為。與此同時,中國正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國際仲裁和科技創新“雙向奔赴”是仲裁工作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為適應時代發展需求,我們要積極構建面向全球、覆蓋廣泛、精準高效的仲裁服務體系,以高質量海事商事仲裁工作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促進全球供應鏈開放合作。一是加強交流協作,攜手應對國際經貿領域問題挑戰;二是堅持創新驅動,持續提供高品質海事商事仲裁服務;三是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共同踐行先進仲裁理念。
司法部副部長胡衛列表示,要充分發揮仲裁職能作用,為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等新興領域產生的經濟糾紛提供更加專業高效的法律服務和保障,促進新質生產力更好更快發展。司法部將以構建與國際通行規則相融通的仲裁制度為著力點,主要推動以下工作:一是加快推動仲裁法修訂,完善仲裁制度規則;二是加強仲裁機構國際化建設,培育國際一流仲裁機構;三是創新涉外人才培養模式,建設高素質人才隊伍;四是深化仲裁國際交流合作,提高中國仲裁的國際影響力。
交通運輸部副部長付緒銀表示,海事商事仲裁具有快捷、經濟、靈活的特點,已成為解決航運貿易糾紛的重要途徑,是現代航運服務業的重要內容,也是提升我國交通運輸發展軟實力的重要載體。他就推動仲裁在促進國際供應鏈發展、助力新質生產力形成中發揮更大作用,深化交通運輸部與中國貿促會等部門合作,協同推動航運高質量發展,提出三點建議:一是攜手優化航運法治營商環境;二是攜手提升全球航運供應鏈韌性;三是攜手推動航運全球治理新實踐。
中華人民共和國二級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王淑梅表示,今年是中國海事審判專業化即海事法院設立四十周年,也是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成立六十五周年,對話會的召開恰逢其時。結合會議主題,提出三點建議:第一,深刻理解新質生產力的科學內涵,找準仲裁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切入點;第二,準確把握司法與仲裁的關系,支持國際商事海事仲裁中心建設;第三,深度運用科技賦能,助力形成公正、高效、便捷、低成本的國際海事商事爭端解決機制。
中國貿促會副會長、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副主任于健龍主持開幕式。本屆對話會以“促進國際供應鏈發展,助力新質生產力形成”為主題,由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與瑞典斯德哥爾摩商會仲裁院、埃及開羅區域國際商事仲裁中心等國內外機構共同打造,線上線下近18萬人參會。
責任編輯:楊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