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實踐行”采風活動走進準能
摘要:8月29日至31日,“生態文明實踐行”采風活動首站走進國能準能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苗露報道 8月29日至31日,“生態文明實踐行”采風活動首站走進國能準能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本次活動由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組織開展,采風團由專家學者、作家、攝影家、媒體以及網絡名人等30人組成。在為期3天活動中,采風團聚焦準能生態文明建設實踐,沉浸式體驗了準能集團在生態環境治理方面成果,深度交流探討如何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宣傳,講好美麗中國故事。
在為期3天的采風活動中,采風團成員實地參觀了準能在生態修復、生態治理、安全生產、智能礦山建設等多方面情況。礦區山青水綠、景美物阜、鳥語花香,呈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美景,令采風團成員無不為之震撼,流連忘返。
圖為毓秀景區里礦卡改造成的民宿。
采風團成員在露天印象展覽館了解了準能集團發展歷程、準能的企業文化,以及現代化露天煤礦開采工藝及大型礦用設備使用情況;站在露天印象展覽館觀禮臺,團員們遠眺了準能礦業文化生態園;在“雙百”基地觀摩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民族主廣場、黨員教育實踐基地、紅色文化教育景觀帶、生物多樣性公園,攝影師們舉起相機、放飛無人機,從不同視角感受和記錄著紅與綠交融的美麗礦山;在礦山廢舊設備利用的工業主題藝術裝置區,采風團成員一邊留影,一邊在猜測這些裝置的前世今生;在生產指揮平臺,作家們圍住講解員,詳細詢問著智能礦山的建設情況,最讓采風團成員興奮的是,有機會登上7.2米高的5G無人駕駛卡車,親身感受國內最大噸位無人駕駛礦用卡車的龐大與高科技;在望舒果區的量蘊農業果園,蘋果、梨豐收在望,霞多麗、黑比諾葡萄掛滿藤條,獲得國家綠色食品認證的新品種“大衛嘎啦”蘋果味美多汁,讓采風團成員贊不絕口。
圖為采風團成員在疊翠林區創作拍攝。
圖為攝影家們在航拍創作。
圖為黑岱溝露天煤礦智能礦山建設現場指揮中心。
采風活動期間,采風團成員還與準能集團有關部門領導、當地媒體代表進行了座談交流。準能集團環保部主任張小平、副主任王瑜向采風團介紹了準能集團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跨越資源枯竭陷阱的轉型過程與成就。
圖為“生態文明實踐行”采風活動交流會現場。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生態研究所首席專家蘇德畢力格,清華大學國環清華研究院綠色發展中心主任趙亮,中國新聞攝影學會會長助理、常務副秘書長陸中秋,原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王悅,中國藝術攝影學會副主席朱洪宇,內蒙古旅游攝影家協會主席額博,山東環?;饡貢L王必斗,知名作家賈志紅分別代表采風團不同界別進行了交流。
準能集團大力實施生態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礦區生態系統呈現良性循環。截止2023年,準能集團累計投入28.81億元,完成綠化面積9.85萬畝,種植各類喬灌木7631萬株,礦區復墾率達到100%,植被覆蓋率和水土流失控制率均達80%以上,區域生物多樣性顯著提升,植物品種超過240種,幾十種野生動物在礦區棲息。已建成疊翠林區、紫東農區、毓秀景區等8個生態功能區,探索、集成和發展了“生態+農業、牧業、林果、文旅、研學”等多元產業模式,使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
圖為生物多樣性公園。
圖為紅色文化教育景觀帶。
圖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民族主廣場。
圖為礦山廢舊設備利用的工業主題藝術裝置區。
圖為望舒果區葡萄酒莊。
經過多年探索實踐,從“十山九禿”到“林海蒼茫”,準能集團成功走出跨越資源枯竭陷阱的轉型之路,準能生態示范區山青水綠、景美物阜,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被形象稱作“煤海塞罕壩”。已獲批內蒙古自治區首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和生態文明教育實踐基地、全國煤炭行業紅色教育示范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成功承辦“全國露天煤礦綠色低碳發展現場會”,全年接待參觀突破12萬人次,為當地創造經濟收益達2億元。
“生態文明實踐行”活動旨在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宣傳,講好美麗中國故事,生動展示各地生態文明建設偉大成就,彰顯美麗中國的蓬勃生機與活力,凝聚社會共識,推動生態環境保護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苗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