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導報現場 正文

水從東江來 ——東深供水工程正式通水60周年見聞

2025-03-04 14:41 中國發展網 孟輝
東江 東深工程 供港

摘要:60年來,甘冽的東江水滋潤著沿線城鎮,更擔負著保障香港約80%用水需求的重任。經過三次擴建和一次全面改造,對港年供水量由0.68億立方米增長到超8億立方米,累計對港總供水量達300億立方米……幾代水利人接續努力,確保了香港生命之水的穩定供應。

孟輝 梁延麗  中國發展改革報社記者 成靜

一泓清水潤香江。

60年前的3月1日,東江—深圳供水工程(簡稱“東深供水工程”)正式通水。工程北起廣東東莞橋頭鎮,南至深圳水庫,再通過3.5公里的管道將汩汩東江水源源不斷地注入香港的供水系統,這一送就是一個甲子的輪回,融入到了世代香港同胞的血脈!

60年來,甘冽的東江水滋潤著沿線城鎮,更擔負著保障香港約80%用水需求的重任。經過三次擴建和一次全面改造,對港年供水量由0.68億立方米增長到超8億立方米,累計對港總供水量達300億立方米……幾代水利人接續努力,確保了香港生命之水的穩定供應。

1166956530

(圖為深圳水庫)


用心用情保障水量

東深供水工程是為解決香港同胞飲水困難而興建的大型跨流域調水工程。

在廣東省東江流域管理局三樓的東江流域水量水質監控中心,工作人員正密切監視大屏幕上各站點水量、水位、水質等實時情況。“這里匯集了流域內重要取水口、河流重要斷面、重要水電站的信息數據,能全面感知、實時掌握整個流域的雨水情情況。一旦水庫下泄流量與調度計劃不符,系統馬上報警。”東江流域水量水質監控中心主任陳志坤介紹。

“東江水資源水量水質監控系統于2012年12月上線運行,實現了對水量調度各執行單位、各監控對象的實時監管,為科學高效監控管理東江水資源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廣東省東江流域管理局局長李亮說,在水利部、廣東省的重視下,在廣東省水利廳的支持下,東江局逐步實現了全年度無間斷水量統一調度,確保東江干流流量保持平穩、重要斷面下泄水量穩定達標。

355467296

東深供水改造工程旗嶺渡槽

近20年來,東江水量調度逐漸實現了科學化、制度化、精準化。

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在強化流域統一規劃、統一治理、統一調度、統一管理上持續發力,編制《粵港澳大灣區水安全保障規劃》,統籌謀劃大灣區水安全保障總體格局,提出構建供水保障網、防洪減災網、綠色生態水網和智慧監管水網“四張網”,為香港提供充足優質水資源,全方位支撐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2008年8月,廣東省印發《廣東省東江流域水資源分配方案》,在東江實行水量分配,確定東江流域水資源分配原則、范圍和總體要求,明確梅州、韶關、河源、惠州、廣州、深圳等地市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水量分配指標,確定了11個流域重要控制斷面最小下泄流量和水質控制目標,實行水量水質雙控制。

為管好東江水資源,廣東省專門成立東江流域管理局,對東江流域水資源實行統一管理、配置、調度和保護。

廣東省水利廳調度處三級調研員石教智介紹,廣東先后推動出臺《廣東省東江水系水質保護條例》《廣東省東深供水工程管理辦法》《廣東省東江水量調度管理辦法》《廣東省東江流域新豐江、楓樹壩、白盆珠水庫庫區水資源保護辦法》《東深供水工程水質安全保障與應急處置方案》等一系列保護東江水資源、水環境的法規、制度,印發《廣東省水利廳保障香港供水應急預案》,不斷完善對港供水安全機制。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江河,近年來東江沿線城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目前東江的水資源開發利用率已逼近國際公認的警戒線,但是水利部門始終把保障對港供水安全放在優先位置。

2020年至2022年初,東江流域遭遇連旱特旱。特別是2021年發生歷史罕見旱情,流域內新豐江、楓樹壩、白盆珠三大水庫總入庫流量為建庫以來最小,新豐江、白盆珠兩大水庫分別連續25天、114天低于死水位運行。通過實施旬調度、日調度、時調度等科學精準調度,廣東全力保障香港最大的用水需求。3年干旱期間,對港年供水量均超過8億立方米,創歷史新高,在最缺水的年份保障了香港最大的供水需求。

2024年1月30日,國家重大水利工程——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全線通水。工程實現從西江引水解決廣州、深圳、東莞等地生產生活缺水問題,并為香港提供應急備用水源,為對港供水增添了一道“保險”。

從涵養水源到智慧賦能

站在廣東省河源市新豐江水庫大壩放眼望去,清澈的水面顯得特別寬廣。作為廣東省最大水庫,新豐江水庫庫容接近140億立方米,水深面積大,水質常年維持在國家地表水Ⅰ類標準,是東深供水工程和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水源保障。

“我們堅決守好新豐江水庫一汪碧水,保障下游飲水安全。”河源市水務局副局長賴少略感慨地說,河源人民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守護東江水源。

河源市是廣東經濟欠發達地區,但是為保護東江水質,近年來河源市先后拒絕了500多個可能影響水質的工業項目落戶,總投資達600多億元。與此同時,河源市累計投入上百億元資金用于整治全市河流,通過制度建設、嚴把準入關、嚴控旅游開發、加強技術研究等措施,打好預防組合拳,確保新豐江水庫水質穩定保持國家地表水Ⅰ類標準。

60年來,被譽為“生命水、政治水、經濟水”的東江水,未曾間斷地輸送到香港。在此期間,實行水源生態涵養、建設污水處理廠和截排工程……廣東省多措并舉確保東深供水工程水質安全。

為滿足香港、深圳和東莞等地用水需求,東深供水工程先后進行3次擴建和1次改造。自2003年改造工程投入使用后,東深供水工程不僅年供水能力大為提升,而且東江水流從此奔涌在專用管道中,實現清污分流,供水的“量”與“質”得到雙重飛躍。

836156908

東深供水改造工程渡槽內有巨大空間,不僅可以通過90立方米/秒的流量,而且在檢修時汽車也可以開進渡槽內,方便工程維護,保障供水安全。

在東深供水工程的最后一站——深圳水庫,一架黑褐色的無人機在水面上空“嗡嗡”盤旋。“工程全線共有11架無人機,定時對渡槽、取水口等設施設備、安全安保進行巡查監測,實現了無人機巡檢全覆蓋。”粵海水務總工程師黃振盈說。

天上有無人機巡檢,水面有無人船在巡邏。“無人船按照設定路線自動開展采樣、巡邏、監測等任務”,粵海水務生產技術部副總經理張薇說,無人船在水庫可以現場檢測水體葉綠素、PH值等多個指標,提高效率和精準度,大幅降低人工巡查的安全風險。

智慧化的無人機、無人船,智能巡檢機器人,24小時智能調度……粵海水務擔負著東深供水工程的運營管理,公司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造工程信息化管理平臺,成功實現工程調度、水質監測、安全安保、設施管理等一體化運行管理,為保障工程飲水安全注入了智慧元素。

“60年來,東深供水工程對港供水沒有中斷過,切實保障了供水安全。”黃振盈自豪地說。

“時代楷模”有傳人

一代代東深供水工程建設守護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敢于創新、接續奮斗,成為水利建設者的杰出代表和建設守護香港供水生命線的光榮團隊,為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2021年,東深供水工程建設者群體被國家授予“時代楷模”的殊榮。

嚴振瑞1990年大學畢業后,即投身東深供水第三期擴建工程,曾任東深供水改造工程副設計總工程師,是楷模群體中的一員。

611790308

“要高山低頭、令河水倒流”是東深工程建設者的豪邁誓言

如今嚴振瑞擔任廣東水利電力勘測設計院總工程師,也是國家重大水利工程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設計團隊負責人。為破解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難題,嚴振瑞經常深入悶熱潮濕的地下隧洞工作,往往是揮汗如雨、渾身濕透,要帶一套衣服備用。“以東深供水工程建設者為代表的水利精神一直貫穿在我職業生涯中。”嚴振瑞說,延續東深供水工程建設者精神,就是要忠于祖國、勇挑重擔、不畏艱苦,自始至終做好水利設計工作。

莫劍良是東莞市橋頭鎮的一名普通醫生,因為父親參與了上世紀東深供水工程建設,莫劍良從小就感受到工程建設者“要高山低頭,令河水倒流”的豪邁氣概。“從我住處就能望見東深供水工程,工程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個工程,更見證了建設者血濃于水的同胞情和艱苦奮斗的精神!”

粵海水務黨建綜合資深經理肖靜說,2021年以來,公司以先進事跡報告團、宣傳宣講、主題黨課、參觀展覽等豐富多彩的形式,積極將“時代楷模”精神融入企業文化,激勵員工傳承、實踐“時代楷模”精神。

2023年,張薇迎來了東深供水工程爭創全國首批調水工程標準化管理的工作任務。在半年的時間里,在廣東省水利廳的指導下,她對照工程、安全、調度、智慧管理等多個方面的標準,加班加點理資料,扎扎實實抓規范,牽頭形成了50萬字的10本報告。這一年,東深供水工程獲得水利部標準化管理調水工程首批認定,是全國三項通過評價的工程之一?;厥走@段經歷,張薇說:“傳承時代楷模精神,對我是巨大的鼓舞和激勵。”

心之所系,行穩致遠。60年代代相傳的東深供水人,“時代楷模”精神心手相接,新時代東深供水工程的故事在不斷續寫。

責任編輯:成靜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