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平谷召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研討會 共繪高大尚平谷發展的綠色新圖景
摘要:4月1日,以“踐行‘兩山’理論,建設美麗中國”為主題的2025北京平谷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研討會在金海湖畔召開。
中國發展網記者 張守營
金海湖光映曉云,長堤瀲滟柳色新。4月1日,以“踐行‘兩山’理論,建設美麗中國”為主題的2025北京平谷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研討會在金海湖畔召開。會議由中國農業大學、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北京市平谷區委區政府聯合主辦,由北京市委組織部、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共同協辦,匯聚國家發展改革委、北京市、浙江省湖州市等政府代表,中國農業大學、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等5家科研院所,以及正大集團、京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80余家企業、金融機構共計550余名嘉賓,共話生態文明、共商綠色發展、共謀美好未來。
本次大會的主要目的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實施“生態大戰略”、推進“生態大保護”、抓好“生態大品牌”,爭做“兩山”理論的積極傳播者和模范踐行者,共同探索具有時代特色、首都特征、平谷特點的生態文明體系建設,不斷開辟“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新路徑,為書寫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新篇章貢獻智慧和力量。
研討會上,平谷區委書記唐海龍,中國循環經濟協會秘書長郭占強,浙江省湖州市副市長鄭新友,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副司長張路鵬依次發表致辭;平谷區委副書記、區長狄濤做主旨演講;區委副書記葛海斌宣布平谷區入選北京市首個國家碳達峰試點,發布《平谷區國家碳達峰試點建設實施方案》;平谷區與浙江省湖州市簽署《關于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研討會由平谷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唐朝輝主持。
生態筑基:平谷入選全市首個國家碳達峰試點,交出高質量發展新答卷
唐海龍在致辭中表示,平谷區作為首都生態涵養區,始終勇當“兩山”理論的積極傳播者和模范踐行者。綠水青山既是平谷的,更是首都的,守護好首都東部的綠色生態廊道,保護生態環境是我們的職責所在,責無旁貸。近年來平谷區成功創建北京市首個國家森林城市,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入選北京市首個國家碳達峰試點,始終堅持生態立區,筑牢綠色基底,開展“一微克”攻堅行動,努力做到“不讓一滴污水流入河道,不讓一滴出水不達標,不讓一處水體變壞”,打造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平谷,創新走出了以農業高科技、物流大流量、休閑新時尚為主的高大尚發展新路徑,GDP總量躍居生態涵養區首位,實現首都因生態平谷而更美好,平谷因服務首都發展而充滿生機。他指出,未來平谷區將繼續依托生態優勢,建設高大尚平谷,加速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平谷模式”,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的評估評價、儲備保護、交易轉化、激勵補償四大機制,深化與專家學者、科研機構、企業、金融機構合作,破解生態產品“難度量、難抵押、難交易、難變現”問題,打造“好風景催生新經濟,好生態轉化新發展”示范,讓生態產品供給地有發展,讓環境保護者真受益,讓綠水青山“底色”更濃、金山銀山“成色”更足,為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實踐范例。
多元參與:兩地攜手、多方共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新示范
平谷區與“兩山”理論誕生地浙江省湖州市簽署《關于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充分發揮各自在生態資源、產業基礎、政策創新等方面的優勢,圍繞生態產業協同,生態產品交易市場建設,生態補償機制創新,企業、人才、技術交流等方面共同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有效路徑和模式,力爭形成一批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積累成功經驗,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示范。同時,平谷區與6家企業簽署合作協議,聚焦VEP(生態產品價值實現)、EOD(生態環境導向開發)等項目落地,推動“生態治理+產業”“技術賦能+模式創新”深度融合。平谷區委書記唐海龍等領導為平谷區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專家員會成員頒發聘書,匯聚國內外頂尖專家學者,建立“理論—政策—實踐”三維聯動創新高地,為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實踐路徑提供全周期智力支持。
智慧碰撞:政企學研共謀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新路徑
郭占強在致辭中指出,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舉措,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關鍵路徑,也是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美麗中國的必然要求。平谷區作為北京市重要生態屏障和生態涵養區,在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豐碩成果,打造的“世界休閑谷”文旅IP、“平谷大桃”農業品牌,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借鑒。未來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將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通過整合資源、搭建平臺等方式,進一步深化與平谷區戰略合作,共同為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智慧。
鄭新友介紹了近年來湖州市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誕生地,取得的核心成果和成功經驗。他表示,湖州市與平谷區分別作為“兩山”理論的誕生地和實踐地,在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上理念相通、路徑相近、制度相容,未來將共同深化理論研究,共建跨區域生態聯盟,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多元路徑,共當“兩山”理論的積極傳播者和模范踐行者。
張路鵬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推動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平谷區也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在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方面邁出堅實步伐。國家發展改革委已明確將平谷區列入國家碳達峰試點,支持在碳匯交易、生態補償等領域先試先行。希望與會代表、各界朋友能夠凝聚共識、深化合作,聯合攻關生態產品價值轉化難題,為推動我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建設貢獻力量,為全球提供“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中國范式。
創新實踐:厚植生態優勢賦能經濟新發展
狄濤在研討會上做《當好“兩山”理論實踐地,打造以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大尚平谷》為題的主旨演講。他指出,在“兩山”理論提出二十周年之際,平谷區始終牢記總書記殷切囑托,以生態立區為根本使命,堅決扛起守護首都生態屏障、探索綠色發展新路徑的時代責任。作為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平谷區森林覆蓋率高達67%,空氣質量持續領跑全市,珍稀物種頻現,繪就平谷特色的生態畫卷。近年來,平谷區通過碳智慧管理平臺精準管控碳排放、“生態橋”工程破解農業廢棄物治理難題、“光伏+儲能+充換電”綠色物流園區引領低碳轉型等創新實踐,打造國際桃花節、中國(北京)休閑大會等十大品牌節事活動,推出一批VEP試點,實現GEP年增長23%,奮力答好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的“平谷答卷”。他強調,未來平谷區將以改革破題、以創新賦能,深化制度創新,構建生態產權交易平臺和“生態銀行”模式;推動“生態+”產業融合,發展農業科技、數智電商與文旅新消費場景;強化區域協同,與湖州共建“北桃南竹”生態產業鏈,依托“平薊三興”協同推進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攜手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探索生態補償機制,全力打造制度、產業、協同“三位一體”的生態價值實現樣板,真正實現生態“高顏值”向發展“高質量”躍升,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平谷力量。
未來藍圖:錨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打造全國新標桿
本屆大會以“踐行‘兩山’理論,建設美麗中國”為主題,創新“高校+協會+政府”三方協同辦會模式,通過“展廳參觀+主場活動+專題研討”聯動形式,以“1個智庫平臺+1個開班儀式+4維智慧碰撞+5項主旨演講”方式,打造“多元參與—智庫引領—戰略合作—凝聚共識”四位一體高端對話平臺。
大會預熱期間,在金海湖國際會展中心一層中央公共服務區打造小而美展廳,展示平谷區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創新成果,內容包括18個鄉鎮街道特色優勢、踐行“兩山”理論的生態成效、現有VEP、EOD項目及后續招商引資需求,生動展示了“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平谷實踐。
主場活動上,匯聚生態領域頂尖智慧,邀請來自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國家林草局規劃院風景園林規劃所的專家學者,圍繞“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展開深度對話。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三北工程研究院院長盧琦以“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為題,系統闡釋了“資源環境—生態產品—價值評估與核算”的發展路徑,提出通過生態補償、發展生態產業、建立生態權屬交易等方式,助力生態資源向經濟價值轉化,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李忠圍繞“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培育綠色新動能”主題,結合平谷實際和生動案例,提出要創新“變廢為寶”資源化利用模式,構建“生態修復+產業融合”系統開發路徑,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激發綠色發展新動能,實現“聚綠生金”。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首席專家、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專家委員會委員劉桂環以“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釋放綠色增長的潛力和動力”為題,通過揭示生態產品內涵與價值實現的理論邏輯,展示全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實踐探索,指出平谷區要做好“完善機制+政策協同+市場引領+產業融合+打造樣板”實施路徑,推動實現“綠水青山有價可循、有利可享”。國家林草局規劃院風景園林規劃所副所長、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專家委員會委員王登峰通過“‘兩山論’引領平谷‘十五五’高質量綠色發展”主題演講,系統闡釋“兩山”理論的科學論斷和重要意義,論述平谷區以“兩山論”為引領推動高質量綠色發展的實現路徑,打造首都生態價值轉化示范區。
大會正式發布《平谷區國家碳達峰試點建設實施方案》,系統構建“三大支撐、四區建設、七大行動”雙碳實施體系,明確2030年,平谷區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持續下降等核心任務,重點部署了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提升綠色經濟發展動能、構建綠色高效交通體系、加快特色農業碳減排、完善全域循環經濟體系、提高生態系統碳匯能力等7項重點任務,通過科技創新、政策創新等途徑為全國同類地區碳達峰工作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經驗。
大會舉行了城鄉融合發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專題培訓班、城鄉融合發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三主”課程體系開發、城鄉融合發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課題研究工作啟動儀式,為生態領域人才培育搭建平臺。
下午,在金海湖國際會展中心同步舉行四場專題研討會,分別以“生態為基、協同發展-創建美麗中國先行區路徑”“桃花為媒、產業融合-助力鄉村全面振興”“政策引領、示范應用-促進生態產品市場化交易”“數字賦能、創新驅動-推動生態產品市場變革”為主題,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科研院所、企業、金融機構等各界嘉賓交流研討,碰撞思想火花,共謀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
春滿金海湖,共赴青山約。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上進一步指出,“加快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體制機制”。在“兩山”理論提出二十周年之際,平谷區舉辦2025北京平谷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研討會,鏈接全國生態治理智慧、匯聚政企學研金多方力量,吸引頂尖人才與項目入駐,為建設高大尚平谷注入強勁動能,更為美麗中國建設遞交一張“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金名片。
責任編輯:張守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