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導報現場 正文

我國首個吉瓦時級新型儲能安全監測平臺投用

2025-04-15 17:52 中國發展網 卓瑩瑩 記者皮澤紅

摘要:4月10日至11日,主題為“數智賦能產業變革 儲能重塑能源格局”的第十三屆儲能國際峰會暨展覽會在京舉辦。

中國發展網訊 卓瑩瑩 記者皮澤紅報道 4月10日至11日,主題為“數智賦能產業變革  儲能重塑能源格局”的第十三屆儲能國際峰會暨展覽會在京舉辦。展會上,我國自主研發的首個吉瓦時級新型儲能安全監測平臺正式亮相。這標志著我國新型儲能產業數字化水平取得實質性突破。目前,該套平臺已在廣東投入使用。

在位于廣東廣州的監測大廳里,生產指揮中心工作人員們實時監測著先期接入平臺8座電化學儲能站的運行狀態,數據傳輸、狀態監測、故障診斷預警、事故還原等各項功能運行穩定良好。“2025年底前,平臺將接入我國南方區域85座大小規模各異、位置節點不同的儲能電站,規模超過全國新型儲能在運裝機總量的2%。”平臺研發團隊總負責人、南網儲能公司儲能科研院副院長陳滿介紹。據了解,該平臺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鋰離子電池儲能系統全壽命周期應用安全技術》的子課題成果。

在我國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和新型能源體系的驅動下,儲能作為能源產供儲銷的重要一環,產業規?;l展持續提速。截至2024年底,我國新型儲能裝機總量達到7376萬千瓦/1.6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30%,規模首年超過傳統儲能方式抽水蓄能。

然而,與抽水蓄能電站不同的是,屬新型儲能產業主要構成的電化學儲能站以電池芯為基本單元,單體數量繁多、系統結構復雜。以一座100兆瓦/200兆瓦時大型電化學儲能站為例,安裝280安時規格的電池芯超22萬個,數據監測總量達到同規模抽水蓄能的800倍。“我們把各個電站470多萬個測點數據信息進行精準采集,再運用‘云端’近1800萬個算法進行秒級的大數據分析,能夠幫助運維人員‘足不出戶’地掌握儲能設備的健康狀態,準確率高達97.6%。” 作為研發團隊主要成員的南網儲能公司儲能科研院數據資產研究所所長張豪表示。

一體實現海量數據信息的高效傳輸和準確診斷,是整個平臺研發的難點所在。為避免多個儲能電站同時傳輸數據時的“擁堵”,研發團隊重點開展了平臺的數據結構優化和算力科學分配,實現數據計算通道與接入電站數量的同步增多,達到平臺建設的“吉瓦時級”規模目標。而為使代替線下人工監測的遠程數據監測真正能夠“信得過”,團隊在研發過程中做了上千次的數據分析試驗,確保設備缺陷的數據特征能夠被精準“捕捉”,保證平臺運用的高效準確。

除了從源頭上查找儲能設備缺陷,平臺還能夠提前超15分鐘預報儲能裝置燃爆、火災等事故的發生,給故障處置創造寶貴的“黃金期”。“預防時間的延長得益于設備狀態感知手段的豐富,儲能裝置熱失控的常規預防主要依靠對電氣量、氣體的感知,而我們這個平臺集成了‘聲光熱力電氣’六種手段,多維度綜合診斷有力讓事故防患于未然。”研發團隊成員胡列豪說到。

據專業機構預測,2025年中國新型儲能裝機將突破一億千瓦。依托數智化在新質生產力鍛造中的持續賦能,我國新型儲能產業將加速實現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發展,更大力度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

責任編輯:劉維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