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操控員訓練研討會暨首屆無人機運營商大會成功舉辦
摘要:無人機未來在各大應用場景中的廣泛運用,迫切需要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度融合與人才培訓的同步推進,確保技術發展與人才儲備相匹配
中國發展網訊 1月14日上午,全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操控員訓練研討會暨首屆無人機運營商大會于北京民航國際一層學術報告廳盛大舉行。此次,吸引了來自全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領域的眾多權威專家、企業精英,共同聚焦行業前沿話題,深入探討技術創新、政策法規、市場發展等關鍵議題,為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契機。
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理事長張峰、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院長于劍作為大會致辭嘉賓,共同表達了“低空經濟迅猛發展”催生了龐大的人才需求市場,無人機操控員100萬人才缺口,引發了“考證熱潮”;“2025年,民航局在與低空經濟人才培養有關的補貼達479.6萬元”,面對這樣的不可復制的歷史發展機遇,如何能夠在此時抓住風口,更加是每位與會代表時刻關注的問題。同時,他們對行業的發展前景表達了深切的期望,期待這樣的盛會對于推動行業規范化、專業化發展的發揮更重要的意義。
在主論壇上,中國民用航空局原局長李家祥先生發表了題為“人才是交通方式轉換高質量發展之本”的主旨演講,深刻剖析了低空經濟在交通領域的巨大潛力及發展趨勢。他強調,無人機未來在各大應用場景中的廣泛運用,迫切需要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度融合與人才培訓的同步推進,確保技術發展與人才儲備相匹配。同時,李家祥指出無人機操作人員的安全意識和職業操守應成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而非僅在特殊檢查時才予以關注。此外,雖然中國無人機產能已位居世界首位,但在高端技術領域,我們仍需不懈努力,追趕并超越國際先進水平,以鞏固我國在全球無人機產業的領先地位。李家祥的獨到見解引發了與會嘉賓的熱烈討論和強烈共鳴。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裝備司副巡視員石靖敏則深入剖析了低空經濟發展趨勢與無人機產業現狀,通過詳實的數據和案例,為企業的戰略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
中國民用航空局信息中心工程師田東東就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綜合管理平臺建設與管理思路進行了分享,2024年1月1日,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綜合管理平臺上線運行,UOM 平臺主要用于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的登記管理、操控員資質審核、民用運營合格證和相關產品的信息查詢等,截止目前有320萬家企業已在該平臺進行了注冊,操控員執照27萬個,運營合格證2萬個,該平臺的上線運行對于規范我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的飛行以及有關活動,促進無人駕駛航空器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維護航空安全、公共安全、國家安全等具有重要意義。
低空經濟的關鍵裝備實現突破,適航審定能力進一步提升,低空經濟所需關鍵技術裝備有望2025年列入國家專項、和國家各項研發計劃,中大型無人機、新型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等有望實現突破性進展,低空裝備向無人化、電動化、智能化方向深入邁進,無人機適航審定顯得尤為重要,“運行風險、分類管理”進一步健全航空器適航審定體系,社會力量支撐適航審定工作機制有望建立,為我國在關鍵領域實現技術和產業鏈自主可控提供重要保障。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民航運行技術研究所通用運行標準室主任鄭志剛,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運行審定政策進行了深入解讀。無論是“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綜合管理平臺”還是“運行審定政策”他們為行業的規范化管理和安全運營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和政策依據。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行業組織的作用日益凸顯,從團體標準到政策法規的建立,體系健全、由點到面、由淺入深,自發的組織探索更為重要,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秘書長陳國華在此次會議上發布了《中國 AOPA 全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操控員訓練機構行業自律的倡議書》,呼吁全行業共同遵守規范,提升行業整體素質。
1月14日下午,大會分設兩個平行專題論壇:無人機訓練機構專題研討會和低空經濟產業投資分享會同期召開。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航空電子電氣學院(無人機學院)副院長周超、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副秘書長郭培等多位專家,圍繞民用無人機人員資質新質人才培養、管理制度體系分享、無人機運營平臺建設等話題展開深入探討,為無人機訓練機構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地方政府如何搭臺,讓資本在低空經濟新增長點方向唱好戲,實數探索難點,借此投資分享的契機就低空經濟產業投資理念、地方政府在如何培育新質生產力方面的新舉措,基礎設施投資等大方向內容進行了深入交流和經驗分享,為低空經濟產業的投資與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建議。(姜波、姚如意)
責任編輯:楊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