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導報現場 正文

大金融思想沙龍第249期:聚焦“提振消費如何發力擴內需”

2025-04-18 14:06 中國發展網

中國發展網訊 4月13日,由中國人民大學深圳研究院與中國人民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深圳)共同主辦,中國人民大學深圳金融高等研究院承辦,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IMI)、北京商務中心區管理委員會共同協辦的大金融思想沙龍第249期在線上成功舉辦。會議特別邀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原所長、二級研究員王微發表主題報告,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連平,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張明,京東集團高級研究總監朱太輝,北京秀水街商業管理公司有限公司總裁董青等專家圍繞“提振消費如何發力擴內需”共同展開研討。 會議由IMI所長助理、中央民族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國家民委“一帶一路”國別與區域研究中心研究員曲強主持。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原所長、二級研究員王微在主題報告中對提振消費的短期戰略和未來規劃進行了深入剖析。擴大消費既是短期穩經濟的關鍵任務,更是推動中長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求。當前,我國消費市場呈現增速企穩、結構優化的特征,服務消費、數字消費與綠色消費成為新增長極。服務消費占比持續提升,高于社零總額;數字消費占社零比重企穩,新能源汽車等綠色消費滲透率突破新高。然而,消費潛力釋放仍面臨多重挑戰:居民收入增速放緩、消費信心不足、供需結構性矛盾突出、制度性障礙及政策執行短板。未來需以改革創新為核心抓手,從三方面破題:一是完善收入分配機制,提升居民消費能力與意愿;二是優化消費環境,加快服務業市場化改革,推動假期制度調整,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三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中高端商品和服務供給,培育新消費增長點。同時,需統籌短期政策與長期制度設計,通過激發內需潛力,推動制造業與服務業的協同升級,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可持續的內生動力。

沙龍第二環節,與會嘉賓圍繞提振消費的面臨的問題及措施、提振消費的三大方向、消費政策、振興消費與擴大內需的具體路徑等方面展開深入討論。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對當前提振消費面臨的問題及措施進行了深入探討。首先,促進消費面臨多重收入增長困境。在美國加征關稅的環境下,需通過提升收入水平提振消費,進而拉動內需。居民收入預期增長放緩是消費不足的主要原因,工資性收入、經營性收入、轉移收入和財產性收入均存在問題。財產性收入增長緩慢,原因是資本市場不振、房地產市場深度下行、居民部門杠桿率攀升;地方政府債務壓力向企業轉移,民營企業主經營性收入受影響,員工工資性收入下降,拖累消費增長。其次,推動消費增長需要在促進可支配收入方面多措并舉。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等的支持,助力自主創業,為民營企業營造良好的競爭環境,增加居民工資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構建資本市場宏觀政策框架,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提振居民財產性收入。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增加新市民轉移性收入,釋放消費潛力。合理叫停普遍性和反向攀比性的降薪和停發獎金行為,多措并舉提振收入,促進消費。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張明圍繞“提振消費的三大方向”進行觀點闡述。張明指出,大力提振消費在短期和中長期都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一是我國私人消費占GDP比重長期低于主要發達經濟體及發展中經濟體水平。二是當前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顯著下降是我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最重要原因。三是在貿易戰導致外部需求不確定的背景下,大力提振消費是我國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關鍵?;谙M函數,張明提出三大方向的建議:居民收入層面,需通過短期內以發行特別國債募集資金發行全國范圍內使用的、不與特定行業消費掛鉤的消費券,中長期優化收入分配等方式切實提高中低收入群體收入;大力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加大國企利潤上繳力度及考慮股權劃撥社保事宜;推進家庭稅制從累退性轉向累進性轉型。居民財富層面,需通過全面取消限購限貸舉措來穩定一線城市核心地區房價,省級地方政府應對本省經營較為穩健的頭部民營房企提供幫扶,應優化當前收購存量商品房并轉為保障性住房的政策;通過完善股票市場治理機制、加大引入和培育長期投資者力度、提升上市公司質量來推動股市健康發展。信心與預期層面,微觀上加大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公共服務供給,降低家庭預防性儲蓄動機;宏觀上實施更加的積極財政與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加速改革開放進程,加大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力度,實施更具彈性與更加靈活的經濟外交政策,以全面提振微觀主體對未來的信心和預期。

京東集團高級研究總監朱太輝從消費政策如何發力和實施的角度,分析了當前消費形勢、潛在問題及具體建議。朱太輝認為,“以舊換新”政策整體上帶動消費增速明顯反彈,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達4.0%。在結構上,以舊換新政策實施改善了一線城市消費低迷的狀況,也對非政策支持類品類消費產生了溢出效應。但目前的增速距離疫情前8.5%左右的平均水平還有一定差距,2024年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44.5%距離前十年55%左右的水平還有較大提升空間,政策效果的連續性也需要持續跟進觀察。他指出,今年以來收入、財富、信心這制約消費復蘇的三大因素雖有所改善,但改善程度有限。2月份16-24歲青年失業率16.9%,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低于消費增速,房地產和股市對消費增長的財富效應有待釋放,居民消費信貸減少表明消費信心尚未明顯改善。朱太輝建議,提振消費需要標本兼治,形成四方面的政策合力。通過政策督查和審計等,加快推動“擴大內需戰略”落地見效;通過戶籍制度改革、靈活就業社保改革、農村土地流轉改革等,釋放農村地區和農民工消費潛力;繼續實施“以舊換新”政策,各地因地制宜發放服務消費券,保持政策連續性;完善金融支持政策,通過消費發展專項再貸款、消費貸款財政貼息、貸款風險分擔機制等,放大消費信貸的疊加效應。

北京秀水街商業管理公司有限公司總裁董青結合秀水街的實際情況,探討了振興消費與擴大內需的具體路徑。她指出,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振興消費,實施專項行動,推動消費提質升級。秀水街作為文旅地標,受益于入境政策優化,2024年接待境外游客同比增長251%,但國內游客消費潛力未充分釋放。調研發現,國內游客多集中在長城、故宮等景點周邊,消費場景受限。她建議文旅部門對購物點分級管理,開放符合條件的購物點,釋放國內消費潛能。董青還提到,北京作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CBD區域具備國際化消費環境,秀水街通過線上線下融合孵化國內品牌,推動國貨崛起。她建議增設離境退稅點、放寬免稅店設置,提升國際化消費活力。最后,她強調“國貨之光”產品是擴大內需的關鍵突破口。中國產業帶具備全球競爭力,但自主品牌知名度低,需政府、行業協會、銷售終端等合力支持,孵化國貨品牌,滿足理性消費需求,推動中國制造走向全球。

據悉,大金融思想沙龍是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和財政金融學院貨幣金融系聯合發起設立的高層次學術沙龍,沙龍立足中國實踐、緊跟國際前沿,為推動新時期“大金融”學科建設,深入開展“大金融”理論、政策與戰略研究搭建高水平、專業化、開放式的學術交流平臺。“大金融”概念,在學理上源于黃達教授所倡導的宏微觀金融理論相結合的基本思路,在理念上源于金融和實體經濟作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的系統思維。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陳雨露在《大金融論綱》中系統論證了“大金融”命題的基本內涵和方法論思想,為全面構建有利于促進長期經濟增長和增強國家競爭力的“大金融”體系框架奠定了理論和實證基礎。

責任編輯:張洽棠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