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關于加快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的意見》
出硬招實招 解痛點堵點 給快遞包裝添一抹“綠”
摘要:為進一步加強快遞包裝治理、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近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郵政局、司法部、生態環境部、住建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關于加快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強化快遞包裝綠色治理,加強電商快遞規范管理,增加綠色產品供給,培育循環包裝新型模式,加快構建與綠色理念相適應的法律、標準和政策體系,推進快遞包裝“綠色革命”。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記者 白雪
從“雙十一”到“雙十二”,網購狂歡節如約而至,消費者們也摩拳擦掌把心儀的物品搶回了家。
據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11月1日-11日,全國郵政、快遞企業共處理快件39.65億件,其中11月11日當天共處理快件6.75億件,同比增長26.16%,再創歷史新高。根據預測,2020年全年快遞業務量有望超過800億件。
快遞行業是充滿活力的新興產業,是我國市場潛力、消費活力旺盛的重要表現,為百姓增加便利的同時,也是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就業途徑,對于經濟高質量發展而言意義重大。但嗨購剁手的同時,不能忽略的是隨之而來的大量包裝垃圾。
為進一步加強快遞包裝治理、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近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郵政局、司法部、生態環境部、住建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關于加快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強化快遞包裝綠色治理,加強電商快遞規范管理,增加綠色產品供給,培育循環包裝新型模式,加快構建與綠色理念相適應的法律、標準和政策體系,推進快遞包裝“綠色革命”。
《意見》:新時期全局性綜合性的綱領性文件
中國國際咨詢有限公司資源與環境業務部主任、中國循環經濟協會會長朱黎陽在接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快遞行業的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大量的包裝廢棄物,環境影響的負外部性顯著增加。”
他坦言:“快遞包裝的大量使用,在消耗大量資源、造成環境污染的同時,也加大了垃圾清運和處置的成本。”膠帶、塑料、泡沫類的包裝廢棄物在居民區、寫字樓的表觀污染給居民帶來了不便,特別是在“雙十一”、“618”等購物節前后,快遞包裝廢棄物大量堆積、難于處理的場景。
家住北京市大興區的李女士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雙十一”當天,她在同一店家買了十幾件家居用品。李女士收到包裹后,開心的同時也犯了難,“大紙箱、小塑料袋、層層膠帶還有大量填充物,一路‘過關斬將’終于看到了自己所購買的商品,拆包裝竟成個力氣活兒。”
“雙十一”過后,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在北京市多個小區發現,垃圾站旁邊滿是堆積如山的快遞紙箱、快遞袋和各類填充物,部分快遞紙箱體積較大無法丟進垃圾桶,在一定程度上也給保潔員增加了工作量。
體量大、增長快是我國快遞包裝綠色轉型面臨的一大難題。相關機構估算,我國快遞業每年消耗的紙類廢棄物超過900萬噸、塑料廢棄物約180萬噸,而且仍呈快速增長的態勢??爝f包裝的膠帶、塑料、泡沫等均在自然條件下難于降解,一旦不能妥善處理就會造成較為嚴重資源環境隱患。
“快遞包裝綠色轉型問題,既是涉及千家萬戶的民生之痛、民生之患,也是阻礙綠色生產和綠色生活全面轉型的新題、難題,必須下大決心、花大力氣解決”,朱黎陽這樣表示。
事實上,快遞污染問題近年來備受關注。各部門也在快遞包裝標準化、協同處置快遞包裝廢棄物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文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特別是在推廣電子運單、循環轉袋和標準托盤、降低電商快件二次包裝等方面成效顯著。
不過從整個制度構架來看,朱黎陽認為快遞包裝綠色轉型始終少一張“路線圖”、缺一座“領航燈”,沒有面向“十四五”的全面性、綱領性文件,而《意見》正彌補了這一空白。在朱黎陽看來,《意見》是快遞包裝綠色轉型在新時期全局性、綜合性的綱領性文件,對于促進綠色包裝轉型升級、防治快遞包裝污染等方面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談及《意見》最大亮點,朱黎陽表示:“就是堅決貫徹問題導向,每一項政策措施都有的放矢,對難點堵點把握十分精準。同時,出的都是硬招、實招,專門解決‘痛點’、暢通‘堵點’,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快遞包裝綠色轉型:明確各項工作的路線圖、時間表
快遞包裝綠色轉型問題涉及千家萬戶,領域廣、主體多、問題復雜。
“比如,主體責任不夠明確。”朱黎陽解釋說:“總的來看,快遞包裝相關的法律法規和一般規范性文件仍然較為原則,引導性、鼓勵性的要求多,規范性、約束性的要求少。特別是對電商、快遞等重點企業的主體責任,還沒能充分明確。有些提了要求卻無人監管、無人執法,缺乏相應罰則,執法執行能力總體偏弱。”
此外,目前我國在快遞包裝綠色轉型中的標準體系還不夠健全。朱黎陽表示:“標準體系分散化問題較為突出,缺乏統一穩定的標準體系框架。在執法檢查、采購管理等方面一些標準交叉矛盾,可用性差;有的領域存在標準缺位,企業存在‘想綠而不知何為綠’的問題。在特定產品的衛生安全快遞方面,缺少強制性標準。標準標識不明,不易識別問題突出。”
針對上述問題,此次《意見》都進行了明確規定,要完善快遞包裝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加強電商快遞規范管理等。朱黎陽進一步舉例說,比如針對當前法律法規缺位、監管執法缺乏依據的問題,《意見》明確提出進一步明確市場主體法律責任和政府監管責任,研究修訂《快遞暫行條例》、制定《郵件快件包裝管理辦法》,細化快遞包裝生產、使用、回收、處置各環節的管理要求,從而做到快遞包裝綠色轉型有法可依、依法辦事。
值得一提的是,《意見》還提出了快遞包裝綠色轉型2022年和2025年的具體目標。到2022年底:快遞包裝領域法律體系進一步健全,基本形成快遞包裝治理的激勵性約束機制;制定實施快遞包裝材料無害化強制性國家標準,全面建立統一規范、約束有力的快遞綠色包裝標準體系;電商和快遞規范化管理普遍推行,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比例達85%,可循環快遞包裝應用規模達700萬個,快遞包裝減量化、綠色化、循環化水平明顯提升。
到2025年底:快遞包裝領域全面構建與綠色理念相適應的法律、標準和政策體系,形成貫穿快遞包裝生產、使用、回收、處置全鏈條治理長效機制;電商快件基本實現不再二次包裝,可循環快遞包裝應用規模達1000萬個,包裝減量和綠色循環的新模式新業態取得重大進展,快遞包裝基本實現綠色轉型。
為順利實現上述目標,朱黎陽強調,“千條萬條,落實第一條。”對此,他進一步解釋,《意見》印發后,各級各部門需要密切配合,盡快明確企業主體責任和政府監管責任,明確各項工作的路線圖、時間表,狠抓落實,全力保障。要抓住“雙十一”“618”“年中大促”“年底大促”等關鍵時間節點,集中打攻堅戰,盡快落地見效,以小切口帶動治理體系的大變革。
《意見》抓住快遞行業綠色發展的“牛鼻子”
在快遞包裝綠色轉型的過程中,快遞和電商兩類企業作為主體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近年來,為解決快遞包裝帶來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問題,國家已經連續發布關于快遞綠色包裝的規范和意見,各快遞企業也積極采取了一些綠色包裝舉措,如全面推廣電子運單、“瘦身膠帶”、循環中轉袋,試點應用無塑紙箱、可循環箱(共享快遞盒)等。部分企業也推出了專門的行動計劃,如京東物流的青流計劃、蘇寧物流的青城計劃、順豐速運的豐景計劃等。
以順豐的“豐景計劃”為例,他們的愿景是“只有包裹,沒有垃圾。”為實現這一美好愿景,順啟和(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包裝總工程師張波濤介紹,“公司以減量化、綠色化、循環化為技術導向,通過新材料、新技術、新模式對順豐的快遞包裝進行了全面綠色升級創新。主要從綠色包裝和碳排放評價體系兩個方面來提供包裝解決方案。”比如采用降低克重紙質套、袋、箱,可降解包裝、膠帶的替代,無墨印刷技術升級,循環包裝技術等多維度、多方向的方案推廣具有環保優勢的新技術應用。
推行可重復使用的循環包裝是實現快遞包裝源頭減量的重要途徑,也是目前國家政策鼓勵的發展方向。那么目前有多少快遞企業提供了可循環快遞包裝呢?近日,《快遞企業包裝綠色化行動評價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測評了包括京東物流、蘇寧物流、順豐等在內的9家快遞企業于2018~2020年11月的包裝綠色化成效,結果顯示,目前僅有順豐、蘇寧物流、京東物流、申通、圓通5家快遞企業公布了“已使用或正試點使用快遞循環箱”這一信息。
規范包裝廢棄物回收和處置也是快遞包裝綠色轉型中重要的一環。在包裝回收行動方面,《報告》顯示9家企業均已開展過相關回收活動,但只有順豐、京東物流、蘇寧物流公布了各自的回收成效數據。2019年,順豐累計回收紙箱16.3萬個,2020年1-5月回收了1,784.7萬個。京東物流數據顯示累計回收紙箱540萬個。蘇寧物流則設置了包裝回收站,每個回收站一年能回收超過30000個紙箱,紙箱直接二次利用率達到三成。
雖然目前在循環快遞包裝和回收行動中,相關企業取得了一定成效。不過,朱黎陽指出,“目前我國循環模式尚不清晰。”從市場角度觀察,當前可循環、可復用、易回收的新型包裝物還處在探索階段,技術、產品和商業模式在一些“點”上有突破,但在“面”上還沒有整體鋪開。與此同時, “目前,可循環快遞包裝社會化運營體系的規劃建設不足,在社區和公共場所規?;斗胖悄芑厥赵O施還面臨準入難、準入貴的問題。”朱黎陽如是說。
正因如此,《意見》中對推進可循環快遞包裝應用進行了明確規定,推廣可循環包裝產品、培育可循環包裝新模式、加強可循環包裝基礎實施建設。同時還明確了規范包裝廢棄物回收和處置:加強快遞包裝回收,規范快遞包裝廢棄物分類投放和清運處置。
在朱黎陽看來:“《意見》著重體現了快遞企業、電商企業兩大主體的責任和義務,可謂是抓住了快遞行業綠色發展的‘牛鼻子’。”對于快遞企業,要求其完善內部規章制度,建立快遞包裝治理工作體系和管理臺賬,推動包裝減量化、綠色化納入收件服務協議等;對于電商企業,鼓勵其公開征集、遴選推廣快遞包裝減量和循環利用技術產品,設立可循環包裝商品專區;同時,還鼓勵快遞企業、電商企業等合作設立循環快遞包裝協議回收點、投放點,推行可循環快遞包裝統一編碼和規格標準化等措施。”
朱黎陽認為,《意見》綜合地、綜合地考慮了對快遞包裝綠色轉型中各個主體的權責,實現了各個環節的分兵把口、責任落實。
責任編輯: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