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發改委 正文

河北阜平縣:建設宜居宜業幸福社區

2021-01-04 20:44 國家發改委微信公眾號
易地扶貧搬遷

摘要:分別介紹了地方經驗做法和探索實踐,以及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給搬遷家庭帶來的巨大變化?,F將全國易地扶貧搬遷論壇主旨演講相關內容予以摘登。

編者按:2020年10月14日上午,全國易地扶貧搬遷論壇在北京舉辦,交流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的經驗做法,探討鞏固搬遷脫貧成果的路徑方法。論壇上,有易地扶貧搬遷任務的6個省市自治區有關負責同志和部分搬遷群眾代表作主旨演講,分別介紹了地方經驗做法和探索實踐,以及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給搬遷家庭帶來的巨大變化。現將全國易地扶貧搬遷論壇主旨演講相關內容予以摘登。

全國易地扶貧搬遷論壇主旨演講之六

河北阜平縣:建設宜居宜業幸福社區

河北省阜平縣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西部,于2016年啟動實施了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共建設集中搬遷安置區39個,整體搬遷49個行政村、466個自然村,搬遷人口53748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1850人。2019年11月,所有安置區住宅工程全部完成,搬遷群眾全部入住。截至2020年6月30日,搬遷人口全部脫貧。

推進搬遷安置區和產業園區“兩區同建”。安置區建到哪里、產業園區就跟到哪里,緊鄰工業園區、旅游景區建設安置區。39個集中安置區,1個緊鄰工業園區、5個緊鄰旅游景區;配套建設35個手工業加工廠、26個養殖園區、119個種植園區、27個林果基地。

堅持整體規劃、統籌推進。立足資源稟賦,堅持市場化原則,對全縣扶貧產業發展進行總體規劃,通過建立“政府+科技+金融+企業+基地+貧困戶”六位一體經營模式,發展食用菌產業園區102個、高效林果9.7萬畝、中藥材9萬畝、規模養殖園區370家、手工業加工廠223家,為搬遷群眾拓寬了增收渠道。搬遷小區的產業布局與全縣的總體產業布局一體推進、有序銜接,推動產業穩定健康發展,確保搬遷群眾產業就業可持續增收。

推行“企業+園區+搬遷群眾”模式,通過土地流轉、包棚生產、園區務工、公益崗位等方式幫助群眾穩定增收。土地入股帶動增收,引導搬遷戶以土地入股龍頭企業或合作社,每畝土地每年可獲得800至1000元收益。基地務工帶動增收,鼓勵企業優先吸納搬遷貧困人口到園區務工,每戶月均增收2000元左右。設立護林員、保潔員、巡河員等勞動服務崗位,使有勞動能力的搬遷貧困人口通過參與崗位增收,對無勞動能力的予以兜底保障。

堅持黨建引領。黨員帶頭宣傳政策、帶頭簽訂協議、帶頭搬遷新居,黨員帶動群眾實現順利搬遷。探索建立黨支部、網格、黨小組“1+1+N”黨建模式,每個搬遷小區成立黨群服務中心,每月15日開展“5+N”黨員活動日,開展移風易俗,設立志氣榜、孝老愛親榜等,提升管理黨員、服務群眾、社區治理水平。阜東社區黨委、縣殘聯在阜東安置小區聯合創建溫馨家園,招募黨員志愿者每月為搬遷群眾中的殘疾人提供健康娛樂及創業就業服務等。北果園鄉店房村由村兩委干部帶頭成立了五彩志愿服務隊,志愿者包樓到戶,長期為五保戶、孤寡老人洗衣物、理發、打掃衛生等。

通過實施易地扶貧搬遷,31850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脫貧,住上了好房子、享受上好服務、過上了好日子。河北省將持續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扎實推進產業扶持、就業幫扶、社區建設等各項工作,讓易地扶貧搬遷成果經得起群眾檢驗。(演講人:劉靖 河北省阜平縣委書記  )

責任編輯:劉維

(原標題:河北阜平縣:建設宜居宜業幸福社區)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