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發改委 正文

溫州市發改委黨委委員汪浩:推進以溫州為主的“海外華商系”優中生高

2021-01-13 23:52 中國發展網
溫州 華商

摘要:推進以溫州為主的“海外華商系”,推動產業發展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實現“無中生有、有中生新、新中生優、優中生高”;率先探索以民間資本吸引“海智”歸國創業、以“海智”優質項目撬動民間投資的要素配置機制,全面提升溫州現有產業素質。

中國發展網訊  近日,《中國(溫州)華商華僑綜合發展先行區建設方案》(以下簡稱建設方案)獲國家發改委批復。1月13日下午,溫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中國(溫州)華商華僑綜合發展先行區建設新聞發布會,邀請市委統戰部(市僑辦)、市發改委、市商務局等單位相關負責人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記者:建設華商華僑綜合發展先行區能給溫州帶來哪些實質性利好?同時,溫州下一步會有哪些具體舉措來推進先行區的建設?

市發改委黨委委員、副主任 汪浩:

建設中國(溫州)華商華僑綜合發展先行區,對于溫州將有以下幾方面促進作用:

一是調動兩個市場優勢促進世界華商與溫州經濟深度融合發展。全球華商積累了大量資本、技術和資源,隨著我國實力日漸增強,回國創業創新的意愿愈發強烈。建設先行區,契合華商發展需求,充分調動華商掌握的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優勢,發揮其聯通內外,匯聚人才、資金、技術等各類優質要素的作用,把市內資源與市外資源、海外資源對接聯動起來,吸引和便利全球華商回國交流、投資創業。

二是提升溫州戰略區位優勢推動形成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溫州作為區域中心城市,在國家層面的開放戰略平臺建設仍嚴重不足,開放發展滯后,直接影響溫州區域中心城市的集聚輻射能力。建設先行區,推動溫州全方位對外開放、引領經濟新發展。

三是加快推動溫州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推進以溫州為主的“海外華商系”,推動產業發展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實現“無中生有、有中生新、新中生優、優中生高”;率先探索以民間資本吸引“海智”歸國創業、以“海智”優質項目撬動民間投資的要素配置機制,全面提升溫州現有產業素質。

目前,正在抓緊制定工作方案。總體上是搭建總體架構、強化實施體系、政策、項目、平臺、載體五大支撐。

1.在總體架構上,擬搭建“1+X”空間架構,“1”即華商華僑綜合發展先行區,“X”即“三區多園”,充分發揮當地華商華僑資源優勢,集中力量打造華商華僑綜合發展的“點、線、面”地理區塊,形成富有華商華僑鮮明特色的地理標志。

2.在實施體系上,圍繞《建設方案》四大領域15項重點建設任務,全面細化工作載體和舉措,制定“1+1+1+X”實施體系,即“一個五年規劃、一個三年行動計劃、一個年度實施計劃、X個專項行動計劃”,及時評估整改,系統推進。

3.在政策支撐上,一是落實一批支持政策,推動對外開放、科技創新、引才用才、國際合作、金融服務、產業發展、重大項目等支持政策在先行區有序落地,加大對先行區融資、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政策支持力度。二是實施一批重點領域改革,如爭創國家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爭創國家臨空經濟示范區,支持泰順建設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探索華商華僑小額日用品進口監管便利化機制,探索以市場化方式建立華商華僑創新創業擔保資金等。三是圍繞華商華僑跨境投資貿易、營商環境營造、社會保障待遇等重點領域,謀劃一批改革創新舉措。四是結合先行區建設過程中遇到瓶頸問題,積極向上爭取支持政策。

4.在項目支撐上,要招引落地一批華商華僑重大項目、加快建設現有一批華商華僑重大項目、謀劃儲備一批重大項目,滾動推進。

5.在平臺支撐上,做大做強浙南閩北贛東進口商品集散中心、溫州全球商品貿易港等華商華僑進口商品“世界超市”、加快建設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貿易試點、綜保區等國際貿易便利化平臺、規劃建設華商華僑回歸創業園區等創業創新平臺。

6.在載體支撐上,通過舉辦國際華商華僑聯誼活動、中國(溫州)華商華僑國際論壇、參與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多種形式加大華商華僑溝通交流。

責任編輯:唐雅麗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