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 2025 年,上海市技術合同成交額將占全市GDP 比重 6%左右
摘要:到 2025 年,上海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破 2.6 萬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 GDP 比重達到 20%左右,技術合同成交額占 GDP 比重達到 6%左右。
中國發展網訊 據國家發改委網站消息 9月10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上海市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早在今年5月份,《規劃》就已通過上海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
指導思想方面,《規劃》提出,要以“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為主線,以提升基礎研究能力和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為主攻方向,以自主創新與開放協同為推進路徑,以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為根本動力,加快構筑新階段上海創新發展的戰略優勢,加快實現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功能全面升級,為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提供堅實支撐。
《規劃》強調,要堅持使命導向、策源驅動、賦能發展、開放融通的四項原則。
《規劃》提出主要目標,錨定 2035 年遠景目標,圍繞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需求,立足全市發展實際,到 2025 年,上??萍紕撔虏咴垂δ苊黠@增強,努力成為科學新發現、技術新發明、產業新方向、發展新理念的重要策源地,科技創新全面賦能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為 2030 年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奠定堅實基礎,為提升上海“五個中心”能級和城市核心競爭力提供重要支撐。
——原始創新水平不斷提高。在前沿優勢領域加快形成一批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原創性成果,在若干重要基礎研究領域爭取成為世界領跑者,加速形成科學發現新高地。到 2025 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于全市生產總值(GDP)的比例達到 4.5%左右,其中基礎研究經費支出占全社會研發(R&D)經費支出比例達到 12%左右。
——技術創新能級明顯提升。重大技術創新持續涌現,攻克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的能力顯著提升,在若干戰略必爭領域和優勢領域掌握一批關鍵核心技術。聚焦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重點領域,加快邁向全球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高端。到 2025 年,全市 PCT 專利年度申請量達到 5000件左右,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 30 件左右。
——產業發展動力持續增強。高附加值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構建,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持續顯現,創新型經濟發展活躍,涌現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到 2025 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破 2.6 萬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 GDP 比重達到 20%左右,技術合同成交額占 GDP 比重達到 6%左右。
——體制機制改革深入推進??萍俭w制機制改革取得突破,科技創新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顯著提高,創新生態持續優化,高端創新資源規模性集聚,創新空間布局更趨合理,創新環境的吸引力和競爭力不斷提升。到 2025 年,外資研發中心累計達到10560 家左右,公民科學素質水平保持全國領先。
“十四五”時期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面臨的新形勢、新使命
《規劃》表示,“十四五”時期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面臨的新形勢、新使命“十四五”時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演化,我國進入邁向創新型國家前列的關鍵期,上??萍紕撔轮行慕ㄔO正處于從形成基本框架體系向實現功能全面升級的關鍵階段。與“十三五”期間相比,上海面臨內外部風險挑戰和發展需求交織疊加,創新發展“危”“機”并存的發展形勢。主要體現為:
“一個重大趨勢”: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創新機遇和激烈競爭前所未有??茖W探索不斷向宏觀拓展、向微觀深入,交叉邊緣學科和應用基礎研究有望產生重大突破,催生新的重大科學思想和科學理論。全球技術變軌加速,前沿技術交叉融合與快速迭代正重塑工業體系并催生“引爆點”,創造出更豐富的未來場景和創新價值。新科技賦能、新產業融合帶來新機遇,使得上海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更為緊迫,上海亟需對標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新”“四個第一”“兩個一批”的新要求,搶占全球科技制高點,在育新機、開新局中牢牢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
“兩大主要風險”:大國博弈和全球疫情影響兩大風險帶來的嚴峻挑戰前所未有??萍紕撔鲁蔀橹厮車H格局的關鍵力量,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新興技術、底層技術成為大國博弈的關鍵砝碼。與此同時,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帶來更多不確定、不可控、非傳統的外部風險因素,可能會影響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面對兩大主要風險,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迫切需要依靠科技自立自強實現更高質量發展,亟需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打造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接,更加聚焦重點領域強化戰略導向的科技攻堅突破,加快探索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6國體制,有效應對各類風險挑戰,維護國家戰略安全。
“三大創新需求”: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城市能級提升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對高水平創新供給的迫切需求前所未有。長三角區域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迫切需要加快建設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充分發揮科技創新中心的輻射引領作用,率先形成新發展格局。上海城市能級提升,迫切需要依賴科技創新加快重塑競爭新優勢,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促進創新型經濟發展,加快推動產業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建設新時代人民城市,迫切需要科技創新支撐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可持續發展和高質量公共服務供給,提供更多的創新創業機遇成就每個人,以更優的科技創新成果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面對新形勢、新使命,對標全球最高標準、最好水平,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仍然面臨一些問題和不足,如尚未形成高水平創新供給的能力優勢,基礎科學、關鍵核心技術、基礎工藝和軟件等方面仍有短板,城市高質量發展動力缺乏后勁。尚未形成產業需求對科技創新的牽引優勢,產業創新主體在創新實力、資源配置、提出創新需求等方面能力和動力不足,創新鏈產業鏈融合有待提升。尚未形成全球合作的開放優勢,開放創新的廣度和深度有待拓展,協同創新的新機制新模式亟待完善,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環境氛圍仍需優化。
到2035年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功能全面升級
《規劃》強調,未來15 年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功能全面升級的7關鍵躍升期,這一時期科技發展要為 2035 年上?;窘ǔ删哂惺澜缬绊懥Φ纳鐣髁x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和充分體現中國特色、時代特征、上海特點的人民城市,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的核心引領城市提供強大支撐。未來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需要牢牢把握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立足科技自立自強,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錨定科技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全面開展前瞻性、體系化布局。展望 2035,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功能全面升級,科技實力大幅躍升,更多關鍵核心技術實現自主可控,原創性重大成果和高水平科技供給持續涌現,對全球創新資源具有強大吸引力和配置力的創新生態和治理體系加速形成,為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提供強勁動力源。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