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城鎮化率已突破60%,城市正成為兒童成長發展最重要的外部環境
摘要: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將堅持多部門合作、寬領域推進,促進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支持、人人參與的工作格局,凝聚全社會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合力。
中國發展網訊 據國家發改委網站消息 10月15日,國家發改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關于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司司長歐曉理在會上指出,目前,我國城鎮化率已突破60%,城市正成為越來越多兒童成長發展最重要的外部環境。
歐曉理表示,建設兒童友好城市是為了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城市不是成年人獨享的活動空間,也是事關廣大兒童成長、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空間。目前,我國城鎮化率已突破60%,城市正成為越來越多兒童成長發展最重要的外部環境。在快速城鎮化進程中,一些地方習慣于將兒童發展作為城市發展的附帶問題考慮,城市建設主要基于成年人群的活動模式、使用需求,面向兒童的服務供給、設施配備、空間規劃等存在缺位,“一些城里孩子,缺的不是營養,缺的是運動”。隨著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人民群眾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弱有所扶”等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長,億萬家庭期盼孩子們成長得更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托育、衛生健康等公共服務,有更多“讓孩子們跑起來”的公共空間,有更加安全舒心的成長和發展環境。我們的城市要讓人民生活更美好,首先要對兒童更友好。
歐曉理介紹,《指導意見》明確了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從社會政策、公共服務、權利保障、成長空間、發展環境等5個方面提出24條重點舉措,圍繞托育、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人身安全、福利保障、交通出行、城市空間、社會環境等領域提出不少具有含金量的具體措施。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全社會都要關心關愛少年兒童,為少年兒童茁壯成長創造有利條件。”兒童友好城市建設涉及行業多、領域廣。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將堅持多部門合作、寬領域推進,促進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支持、人人參與的工作格局,凝聚全社會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合力。
一是堅持共建共享推進實施,讓兒童友好成為全社會共識和全民自覺。堅持系統觀念,強化兒童工作“一盤棋”理念。發揮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作用,健全完善多領域、多部門工作協作機制,充分發揮公共事業規劃、公共資源配置、公共服務保障方面的職能,推動兒童優先原則融入社會政策。同時,積極引入社會力量,充分激發市場活力,共同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
二是堅持“條塊結合”抓好落實,確保各項政策措施務實管用。為確保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各項任務能夠真正落地見效,《意見》在“縱向”與“橫向”推進上都進行了精心設計。壓實部門責任,瞄準群眾急難愁盼的教育、衛生、文化、體育、安全、環境等領域多點發力,由行業主管部門按職能開展兒童友好行動。比如,為推進成長空間兒童友好,開展兒童友好街區、社區、學校、醫院、圖書館、公園等建設。壓實地方責任,層層分解任務,國家層面建立健全建設、認定、評估、監測等機制,省級政府和城市政府結合實際制定落實方案,扎實開展兒童友好城市試點。
歐曉理提出,建設兒童友好城市是一項有溫度的事業。相信有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共同關注、共同推進,一定能夠匯聚眾智、凝聚共識,共同把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好、把兒童的事業發展好。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