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改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到底是個啥?
摘要:蔣毅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將著力開展放寬市場準入試點,結合國家區域重大戰略,加快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放寬準入特別措施出臺,積極推進浦東、橫琴等特別措施研究制定工作,支持湖北開展放寬市場準入試點。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記者宋璟綜合報道
10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就《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21年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因其中關于“禁止違規開展新聞傳媒相關業務”的相關內容而廣受關注。
圖片源自:國家發改委官網
大多數公眾都只關注到了這一條,但對什么是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并不了解,對其出臺目的為何、還有哪些內容、為何還有2021版、2020版更是知之甚少。本期,我們介紹一下何為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為何每年都要發布新的。
法無禁止即可為,法無授權即禁止
2014年全國兩會結束后,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答中外記者提問時說了兩句諺語:“讓市場主體‘法無禁止即可為’,讓政府部門‘法無授權不可為’”。此時新一屆政府啟動放管服改革剛開始一年。4個月后,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維護市場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見》,提出要改革我國當前的市場準入制度,即政府以清單方式明確列出禁止和限制投資經營的行業、領域、業務等,清單以外的,各類市場主體“法無禁止即可為”。2015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實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的意見》,對如何建立和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作出了細化要求。
2016年4月,在經過一年多的密集調研、意見征求和討論修改后,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發布《市場準入負面清單草案(試點版)》,試點地點選在了上海、廣東、天津、福建。這4個省市在2013年、2015年剛剛分別設立了自貿區,成為新時代深化改革創新的先行陣地。
就負面清單制度而言,國內最早可以追溯到上海自貿區在外商投資準入方面的嘗試。2013年9月,《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3年)》公布,列明了上海自貿區內對外商投資項目和設立外商投資企業采取的與國民待遇等不符的準入措施,這也是國內首版負面清單。隨后,負面清單管理進一步延伸到廣東、天津、福建三地自貿區建設中,上海、廣東、天津、福建四大自貿區共用“2015版負面清單”。全國版落地試行水到渠成。
2017年,試點范圍擴大到了15個省市。
2018年,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正式實行——12月2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印發《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18年版)》,標志著我國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進入了全面實施的新階段。
實施后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將原有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互聯網行業市場準入禁止許可目錄》都納入其中,在內容上分為禁止和許可兩類事項。
對禁止準入事項,市場主體不得進入,行政機關不予審批、核準,不得辦理有關手續;對許可準入事項,包括有關資格的要求和程序、技術標準和許可要求等,或由市場主體提出申請,行政機關依法依規作出是否予以準入的決定,或由市場主體依照政府規定的準入條件和準入方式合規進入;對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以外的行業、領域、業務等,各類市場主體皆可依法平等進入。
此后,清單按照動態調整機制,每年都進行優化縮減。
國際上沒有可以參照的先例
“國際上確實沒有可以參照的先例”,2018年12月2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體改司司長徐善長在新聞發布會上向記者介紹首個全國版負面清單時這樣說。
世界大多數國家均針對外商投資實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少有在國內市場推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的嘗試。2013年自由貿易試驗區陸續設立后,針對外商投資的市場準入措施啟發了國內市場的制度創新。彼時,國內市場仍有監管職權設定并不明確,市場準入管理措施散見于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與政府規章中,彼此之間存在不少重疊和沖突等諸多問題。
參與負面清單相關課題研究的重慶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陳升說,我國將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從外資引入內資市場準入領域,是市場準入制度的重大突破。
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的全面實施確立了我國在市場準入領域統一公平的規則體系。其意義重大、其影響深遠。
——有利于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真正實現“非禁即入”
——有利于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制度實施后,無論國企、民企,內資、外資,都一視同仁,享有同等的市場準入條件待遇
——有利于政府加強事中事后監管,負面清單制度實施后,政府從“重事前審批”轉變為“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將監管關口后移
——有利于推進其他相關方面的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放寬市場準入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一環,也是提升區域營商環境和區域經濟活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其中,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是放寬市場準入的主要渠道。”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此前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這樣解讀,通過每年優化和縮減負面清單,一方面,能夠持續為實體經濟釋放新的投資領域,引入更具活力的資源和資本;另一方面,通過多次審慎地修改清單,能夠同時兼顧資源高效配置和產業、國計民生安全。
事實確實如此。清單實施4年來,按照信息公開和動態調整機制,清單確定的管理事項由試點時的328項縮減為目前的117項。
中國發展網 制圖 數據來源:國家發改委官網
今年9月2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體改司副司長蔣毅在惠企紓困專題新聞發布會上指出,“全國一張清單”管理模式全面確立,一批妨礙市場主體公平準入的隱性壁壘得到清理破除,清單制度體系不斷健全完善。
但117項不是終點。蔣毅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將著力開展放寬市場準入試點,結合國家區域重大戰略,加快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放寬準入特別措施出臺,積極推進浦東、橫琴等特別措施研究制定工作,支持湖北開展放寬市場準入試點。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