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發布,2025年新型儲能步入規模化發展階段
摘要:到 2025 年,新型儲能由商業化初期步入規模化發展階段,具備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條件。新型儲能技術創新能力顯著提高,核心技術裝備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標準體系基本完善,產業體系日趨完備,市場環境和商業模式基本成熟。
中國發展網綜合報道 3月22日,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網站消息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了《“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發展目標和細化重點任務?!秾嵤┓桨浮诽岢?,到 2025 年,新型儲能由商業化初期步入規?;l展階段,具備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條件。新型儲能技術創新能力顯著提高,核心技術裝備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標準體系基本完善,產業體系日趨完備,市場環境和商業模式基本成熟。其中,電化學儲能技術性能進一步提升,系統成本降低 30%以上;火電與核電機組抽汽蓄能等依托常規電源的新型儲能技術、百兆瓦級壓縮空氣儲能技術實現工程化應用;兆瓦級飛輪儲能等機械儲能技術逐步成 熟;氫儲能、熱(冷)儲能等長時間尺度儲能技術取得突破。
到 2030 年,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發展。新型儲能核心技術裝 備自主可控,技術創新和產業水平穩居全球前列,市場機制、商業模式、標準體系成熟健全,與電力系統各環節深度融合發展, 基本滿足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需求,全面支撐能源領域碳達峰目標如期實現。
據悉,新型儲能和抽水蓄能是支撐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技術和基礎裝備,可以通俗理解為“充電寶”,用電低谷時充電、高峰時放電,既能平滑不穩定的光伏電和風電,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也能配合常規火電、核電等電源,為電力系統運行提供調峰調頻等輔助服務,提高電力系統的靈活性。
“十三五”以來,我國電化學儲能、壓縮空氣儲能等技術創新取得長足進步,2021年底新型儲能累計裝機超過400萬千瓦。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隨著電力系統對調節能力需求提升、新能源開發消納規模不斷加大,尤其是在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集中建設的背景下,新型儲能建設周期短、選址簡單靈活、調節能力強,與新能源開發消納的匹配性更好,優勢逐漸凸顯,加快推進先進儲能技術規?;瘧脛菰诒匦?。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實現碳達峰目標的關鍵期和窗口期,也是新型儲能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秾嵤┓桨浮肪劢沽蠓较?,明確了“十四五”期間的重點任務。一是注重系統性謀劃儲能技術創新,二是強化示范引領帶動產業發展,三是以規?;l展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四是強調以體制機制促進市場化發展,五是著力健全新型儲能管理體系,六是推進國際合作提升競爭優勢。
在技術攻關方面,《實施方案》從推動多元化技術開發、突破全過程安全技術、創新智慧調控技術三個層面部署集中技術攻關的重點方向,其中在技術多元化開發方面,包括開展鈉離子電池、新型鋰離子電池、鉛炭電池、液流電池、壓縮空氣、氫(氨)儲能、熱(冷)儲能等關鍵核心技術、裝備和集成優化設計研究,集中攻關超導、超級電容等儲能技術,研發儲備液態金屬電池、固態鋰離子電池、金屬空氣電池等新一代高能量密度儲能技術。
《實施方案》明確,加快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等重點技術的創新示范,以工程實踐加速技術迭代和更新,促進成本下降。同時,推動重點區域開展區域性儲能示范區建設,結合應用場景積極推動制定差異化政策,在一些創新成果多、體制基礎好、改革走在前的地區實現重點突破。此外,吸引更多人才、技術、信息等高端要素向新型儲能產業集聚,著力培育和打造儲能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實施方案》提出,研究建立新型儲能價格機制,研究合理的成本分攤和疏導機制。創新新型儲能商業模式,探索共享儲能、云儲能、儲能聚合等商業模式應用。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投資新型儲能項目,建立健全社會資本建設新型儲能公平保障機制。
針對社會關注的新型儲能安全問題,《實施方案》提出,建立健全新型儲能技術標準、管理、監測、評估體系,保障新型儲能項目建設運行的全過程安全。成本方面,通過加大“新能源+儲能”支持力度、完善電網側儲能價格疏導機制、完善鼓勵用戶側儲能發展的價格機制等,合理疏導新型儲能成本。
根據此前發布的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的《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到2025年,實現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3000萬千瓦以上。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超過20個省份明確了配套儲能設備的規格要求,并明確規定配儲比例與配置時長要求。
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專家認為,“新能源+儲能”已經成為行業發展的共識。據統計,2021年以來,已經有21個省份發布了風電、光伏發電開發建設的方案,有14個省份還明確了2021年年度規模指標。據不完全統計,其中“風電+光伏”發電的總裝機是127.8GW,如果儲能容量按10%算,預計達到12.78GW左右。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