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這十年:穩中有進開新局,提質向好譜新篇
摘要: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大力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黃河流域優良水質斷面占比達79.3%,較2019年底提高24.8個百分點。
趙志斌 本報記者 | 郭建軍
經濟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一批重大工程項目建成投運;重點領域改革不斷深化;生態文明建設邁出堅實步伐;重點民生福祉穩步改善……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區杜莊鄉土井村的以熊貓為造型的光伏電站。新華社
在近日舉行的山西省發展改革委專場新聞發布會上,山西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張翔表示,十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眾志成城、爬坡過坎,推動山西各項事業穩步向上、持續向好,在全國大局中的戰略地位更加重要、更加凸顯,全省發展改革事業高質量發展取得了巨大進展和顯著成效。
穩中有進
經濟實力顯著提升
十年來,山西省發展改革委充分發揮經濟綜合管理部門職能,沉著冷靜,推動全省經濟實現了從斷崖式下滑到穩中向好、再到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呈現強勁態勢的重大歷史轉折。
據統計,2021年,山西省GDP歷史性跨過2萬億元大關,十年來翻了一番;今年上半年,全省GDP同比增長5.2%,高于全國2.7個百分點,居全國第二位。
山西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閆中立在發布會上說:“十年蓄勢聚能,未來發展可期。山西將堅持‘項目是第一支撐’的鮮明導向,全力做好抓項目促投資穩增長各項工作。”
據悉,2021年,山西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7%,增速在全國的位次由2012年的第21位提升到第10位;2013~2021年平均增長7.9%。每萬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拉動地區生產總值由1.3萬元提升至2.9萬元,投資效益翻了一番。
擴大內需
重大工程項目建成投運
十年來,山西省牢固樹立項目第一支撐理念,全流程服務保障重點工程建設,2013~2021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7.9%。累計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985.7億元,為全省重大項目建設提供充裕資金保障。
著力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山西省鐵路營業里程達到6252公里,公路密度達到92.3公里/百平方公里,現代交通網絡基本形成。
推動大水網骨干工程取得突破性進展。辛安泉供水、中部引黃、東山供水、小浪底引黃工程基本建成并部分達效,黃河古賢水利工程前期進展順利。
不斷完善能源基礎設施。沁水盆地煤層氣產業化基地初步建成,截至8月底,山西省風電和光伏發電裝機占比達到31.9%,垣曲、渾源抽水蓄能電站加快建設,全面形成“三交一直”特高壓通道格局,外送電規模超過3000萬千瓦。
先行先試
重點領域改革不斷深化
十年來,山西省以改革促轉型,向改革要動力,重點領域改革持續深化,正在逐步形成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各類市場主體的內生動力。
“省發展改革委聚焦關鍵領域,制定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政策措施,助推山西省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山西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馬雙喜說。
出臺《山西省政府投資管理辦法》,推動山西省政府投資管理有法可依。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經驗在全國推廣,已實現全省域全覆蓋,達到“承諾即批復”水平。制定《山西省社會信用條例》,為全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提供綜合性基礎性重要法規支撐。
同時,山西省統籌抓好煤炭清潔低碳發展、多元化利用、綜合儲運大文章,有序推動煤電機組“三改聯動”。據統計,十年來,山西省累計生產煤炭近100億噸,約占全國煤炭產量的1/4;建成24座智能化煤礦,612處智能化采掘工作面;新能源裝機4098萬千瓦、占比34.57%。煤電“上大壓小”、風電光伏、抽水蓄能等一批項目穩步推進,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出了山西貢獻。
十年來,山西省服務業實現較快發展。山西省服務業增加值規模日益壯大,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沖擊,服務業持續發力,保持平穩運行。2021年更是實現了質的飛躍,增加值達到10090億元,邁上萬億新臺階,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今年以來,服務業增速持續快于全國平均水平,上半年在全國位次前移至第七位,有效支撐全省經濟穩定增長。
“服務業仍是受疫情影響最大的領域,我們將持續下大力氣促進服務業平穩較快增長,全力推進服務業提質增效。”山西省發展改革委二級巡視員霍喜福表示。
綠色發展
生態文明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
閆中立表示,全省上下牢牢把握“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的戰略導向,全力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實驗區建設。
山西省大力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出臺山西省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實施意見,扎實有序開展碳達峰山西行動,“十三五”期間全省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計降低18.75%。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2021年全省單位GDP能耗較2012年累計下降33.2%。持續推進“兩山七河一流域”生態修復治理工程,累計爭取約150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一泓清水入黃河”正在加快實現。
在交通方面,山西省將持續發力推動“八縱八橫”高鐵通道山西段建設,采取超常力度推動30個國家重點鐵路專用線建成運營,完善貨運干線鐵路集疏運系統,強力推進“公轉鐵”,降低物流成本,為打贏藍天保衛戰作出山西貢獻。
協調發展
區域發展格局亮點紛呈
十年來,山西省深入對接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提高發展的整體性和協同性,有效拓寬全省轉型發展空間。
基礎設施通達程度更加均衡。截至目前,山西省鐵路營業里程比2012年增長65.6%。其中,高速鐵路營業里程1150公里,比2012年增長7.85倍,高鐵客運服務覆蓋9市,比2012年增長3.5倍。通航城市達到88個,比2012年增加33個,增長60%。
區域發展相對差距持續縮小。加快推動在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中爭先崛起,今年上半年,山西省GDP增速在中部省份位列第一。
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大力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黃河流域優良水質斷面占比達79.3%,較2019年底提高24.8個百分點。
區域布局持續優化。不斷優化區域發展布局,完善山西中部城市群發展頂層設計,重點推動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加快建設,目前太忻城際列車順利開通,太忻大道太原段已通車,雄忻高鐵將于今年10月1日開工,太忻一體化經濟區新引擎作用日益凸顯。
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扎實推進。推動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累計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40.6億元支持老舊小區改造。
服務業社會貢獻顯著增強。服務業對各領域的影響越來越大,隨著“放管服”改革深化推進,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不斷激發,截至2021年底,服務業市場主體數量達到270萬戶,占全部市場主體85.6%,是吸納就業的“主渠道”。
人民至上
重點民生福祉穩步改善
十年來,山西省始終把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放在心頭,盡心盡力改善和保障民生,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
2020年全球疫情蔓延,防疫物資十分緊張,山西省與疫情爭分奪秒,爭取國家緊急調撥醫用口罩近40萬只。
2021年汾河流域50年來最大汛情,山西省第一時間爭取中央救災資金9400萬元,安排省配套資金8400萬元,支持災區恢復重建。
不僅如此,山西省還聚焦優化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累計統籌各級各類資金近450億元,大幅提升省市縣鄉四級教育醫療服務保障能力。支持太原理工大學等24所本科院校新院區基礎設施建設。推動3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試點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其中同濟醫院山西醫院患者外轉率降幅達87%。新建改擴建體育場館58個,為“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順利舉辦提供了設施保障。穩定重點民生商品價格,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持續控制在合理區間,累計向困難群眾發放價格臨時補貼約12.8億元。
面對新時代新征程,山西省發展改革系統將始終聚焦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昂揚奮進、真抓實干。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