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降降降降!降成本重點工作通知連續第5年印發
摘要:“當前,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振興實體經濟是加快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舉措,實體經濟成本問題已成為影響到經濟穩步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降低實體經濟成本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其內涵是讓利實體經濟、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推動技術進步?!?/p>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綜合報道 唐雅麗
本周一,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人民銀行四部門聯合發出《關于做好2021年降成本重點工作的通知》。中國發展網梳理后發現,這已經是第5年印發“降成本”重點工作通知了。
先來看一下這份簡明時間線:
2015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三去一降一補”,強調2016年著力加強結構性改革,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
2016年8月,國務院印發《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方案》,對今后一個時期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其中提到的八方面具體措施,成為此后每年降成本重點工作的方向。
2017年6月,《關于做好2017年降成本重點工作的通知》印發,提出當年主要目標是進一步減稅降費,繼續適當降低“五險一金”等人工成本;進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政策,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用能、物流成本。
2018年5月,《關于做好2018年降成本重點工作的通知》發布,提出把降成本與產業轉型升級、提升持續發展能力結合起來,以提高實體經濟供給體系質量為重點,持續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
2019年5月,《關于做好2019年降成本重點工作的通知》發布,提出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加大“破、立、降”力度,繼續推動大規模減稅和降費等8方面27項任務。
2020年7月,《關于做好2020年降成本重點工作的通知》發布,提出鞏固和拓展減稅降費成效,幫助企業妥善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渡過難關。
2021年7月,《關于做好2021年降成本重點工作的通知》發布,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繼續為市場主體紓困,推動政策紅利直達市場主體,增強發展信心。
也就是說,自2017年6月首份降成本重點工作通知發出以來,國家發改委等4部門已經連續5年印發降成本重點工作通知。連續五六年的持續發力,降成本的成效究竟如何?
實際上,根據2016年《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方案》提出的目標,2019年就是一個大考之年。
中國發展網對照這份目標清單,查找了一下2016~2019年國家發改委承擔的幾項重點工作,發現成效顯著。
比如推進物流業降本增效,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家發展改革委《物流業降本增效專項行動方案(2016-2018年)》,提出到2018年,社會物流總費用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較2015年降低1個百分點以上,工業企業和批發零售企業物流費用率明顯降低。2018年7月,國家發改委消息稱,2013年以來,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連續5年保持下降,2018年上半年進一步降至14.5%。
比如規范涉企收費,國家發改委持續多年,每年在全國范圍內部署開展涉企收費相關專項檢查,2016年和2017年,通過降低征信服務收費標準、完善銀行卡刷卡手續費定價機制等,規范金融領域收費超過300億元;通過取消和降低檢疫、認證、檢測等相關經營服務性收費,清理規范行業協會商會收費等,清理規范其他經營服務性收費超過900億元;通過取消和停征出入境檢驗檢疫費、機動車抵押登記費,降低相關收費標準等,清理規范行政事業性收費480多億元。
又比如降低企業用能成本,2018年國家發改委持續深入推進輸配電價格改革,開展區域電網輸電價格和跨省跨區專項輸電工程輸電價格的成本監審和價格審核,同時通過清理規范電網環節收費,臨時性降低輸配電價、擴大跨省區電力交易規模以及降低政府性基金等措施,推動一般工商業電價平均降低10%。最終,綜合已出臺全部措施,按年計算,超額完成10%降幅目標,合計可減輕一般工商業企業電費支出超過1000億元。
總之,目標執行得不錯。對此,2019年的降成本工作通知也對此有所回應:
那么,問題來了,為何三年降成本之后還要繼續降?
根據《財政科學》2020年第10期《實體經濟“降成本”效果評價》一文的研究結果,2015年國家出臺“降成本”政策之后到2019年底,實體經濟成本結構獲得明顯改善,稅負成本、融資成本出現下降,人工成本、其他成本上升勢頭得到遏制。但過去十年期間,其他成本占比仍從2010年占現金收入比例5.95%上升到2019年的7.55%,成為排在中間消耗、人工成本之后的企業第三大成本項目。其他成本主要包括房屋租金、燃料動力、交通運輸、商務活動費用等成本,這些成本的持續上升不利于企業發展,應當在“十四五”期間采取措施重點加以控制。
與此同時,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吳曉華對今年降成本重點工作通知的解讀,也許可以部分解釋降成本工作的延續——
“當前,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振興實體經濟是加快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舉措,實體經濟成本問題已成為影響到經濟穩步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降低實體經濟成本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其內涵是讓利實體經濟、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推動技術進步。”
也就是說,新階段有新任務。以物流降成本為例,國家發改委2020年印發的《關于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實施意見》中提出的多項措施均為加快實體經濟轉型發展提供了便利。一是降低物流信息成本。從推動物流信息開放共享、降低貨車定位信息成本等方面重點發力,推動解決近年來物流企業特別是公路貨運企業反映的“信息成本高”問題,為物流信息互聯互通和智慧物流發展創造更好條件。二是降低物流聯運成本。從破除多式聯運“中梗阻”、完善物流標準規范體系等關鍵環節入手,推動物流設施高效銜接,促進多式聯運發展。三是降低物流綜合成本。從推進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培育骨干物流企業、提高現代供應鏈發展水平、加快發展智慧物流、積極發展綠色物流等方面綜合施策,補短板、強弱項,將物流降成本工作向縱深推進。
此外,仔細看近年來通知用詞的變化,可以發現,從2019年的繼續推動大規模減稅和降費到2021年的持續合理降低稅費負擔,減稅降費盡管持續在路上,但或已從量的調整向結構的變化轉變,從追求量到優化質;同期,從2019年開始,降低融資成本的重要性正在逐步提升,“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強化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深化金融讓利有效支持實體經濟”,這些表述均將“有效降低融資成本”放在了重要位置。
2020年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關于做好2020年降成本重點工作的通知》甚至直接提出了一系列“量化”目標:
而在剛剛出臺的《關于做好2021年降成本重點工作的通知》中,則要求: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持續釋放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潛力,鞏固實際貸款利率下降成果,促進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引導金融資源精準滴灌。繼續運用普惠性再貸款再貼現政策支持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進一步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引導銀行擴大信用貸款、持續增加首貸戶,推廣隨借隨還貸款,使資金更多流向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受疫情持續影響行業企業給予定向支持。延續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延長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降費獎補政策,完善貸款風險分擔補償機制。
盡管有減稅降費的政策支持,但現實中遇到的一個問題是現有政策紅利無法精準對接到真正需要的企業上。對此,上海市工商聯副主席樊蕓在日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反映在考核計算標準有偏差,沒有辦法精準扶持那些亟需輸血、尤其在疫情中受到重創的小微企業。樊蕓舉例稱,在調研時,她遇到一個民營100強的老板。老板說,銀行在進行統計的時候,還是把他們這個規模很大的企業列為中小企業貸款范疇。樊蕓認為相關考核指標還要進一步改革和研究,一些統計的客觀性、真實性還要進一步提升,應當更加精準地對接真正有需求的企業。
為切實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多蒙德實業集團董事長石磊曾在采訪中建議,商業銀行應當依靠金融科技手段,及時獲取納稅額,針對企業規模,區別對待,提高貸款額度。同時政府有關部門牽頭負責,將企業納稅數據、征信數據、工商數據、司法數據等通過平臺整合,實現與金融機構數據共享,商業銀行依靠各項數據,通過金融科技手段對企業進行精準畫像,全面了解企業經營情況,給予民營企業更大額度的信用貸款支持。
最后,讓我們再來看看今年的降成本工作重點,了解一下你的企業,今年將享受到哪些降成本政策紅利。
責任編輯:唐雅麗